什么是工伤?_什么是伤残认定?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2.138人收看
导读:
工伤是指在职劳动者在生产区域内、工作时间中,因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时所发生的人身伤害。(限定时间、区域、受伤原因)。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和15条,工伤一般指以下情形:

一、什么是工伤?

工伤是指在职劳动者在生产区域内、工作时间中,因从事与生产有关的活动时所发生的人身伤害。(限定时间、区域、受伤原因)。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和15条,工伤一般指以下情形: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八)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九)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二、什么是伤残认定

伤残鉴定是指伤后伤残程度鉴定。伤残鉴定的范围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意外伤害伤残、打架斗殴伤残。一般都由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认定。根据损伤后人体功能丧失比将伤残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十级,一级为人体功能丧失100%,十级为10%,每级之间相差10%。伤残鉴定评定出来的伤残等级,其赔偿依据为各省份发布的《人身损害赔偿执行标准的通知》

只有在没有劳动合同等情况,不能认定存在劳动关系时,受伤的劳动者这时只能选择去做伤残鉴定,要求雇主支付人身损害赔偿。比如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因为没有任何合同、协议和社保的保护,这时存在的只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这种情况下如果受伤了,是不能主张工伤保险金的,只能向雇主索要赔偿金。

 

三、什么是劳动能力鉴定

是指通过对劳动者因工负伤或非因工负伤以及疾病等原因,导致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的鉴定。鉴定结果分为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而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这个鉴定十分重要,后续的工伤保险待遇就是根据伤残等级、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多种情况来确定。劳动能力鉴定评定出来的工伤等级,其赔偿标准为《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

而能不能做这个劳动能力鉴定的前提就是需要先认定为工伤,也就是存在劳动关系,且符合我们第一条学到的工伤要求。

相对于伤残鉴定的标准,劳动能力鉴定的标准更低,也就是说更容易被鉴定为更严重的结果,这样后续拿到的工伤保险待遇就会更高。具体工伤能拿到的待遇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多讲,以后袁Sir会专开一文介绍工伤待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