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率怎么算(实际工资率和标准工资率怎么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2.20来源:大律网207人收看
导读:
有这样一个常用的公式:工资率=工资总额销售额,在实际的工资成本分析中,工资率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得出来。岗位等级工资制是根据岗位的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和岗位对公司的贡献程度确定岗位等级,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能力资质调整岗位档次。

有这样一个常用的公式:工资率=工资总额销售额,在实际的工资成本分析中,工资率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得出来。岗位等级工资制是根据岗位的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和岗位对公司的贡献程度确定岗位等级,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能力资质调整岗位档次。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进行修订,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是单位在一定周期内支付给所有就业人员的总额,不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各种奖金、绩效,节日福利等只要是支付给员工的,都是工资总额的范畴)。

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指单位就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税前工资与税后工资

税前工资指在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所有劳动所得(除去五险一金的部分),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税前工资=税后工资-(社保+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

税后工资=税前收入-(社保+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

税前工资、税后工资差异有多大?

假设一个人期望税后工资为10000RMB,工作地点为北京朝阳,公积金缴纳比例为5%,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不包括住房贷款、车辆贷款、住房租金等。那么他的税前年收入为14.6万,税后年收入为12万。

假设期望税前工资为10000RMB,其他条件相同,那么他的社保、公积金缴纳情况,以及个人税前年收入为12万,税后年收入不足10万。

税前收入相差2.6万,税后收入相差2万。因此以后面试HR再问期望月薪、期望年薪是多少,一定要说税后工资,如果说税前工资,面试前一定要计算好,不然一不小心就会给老板省下2个mac book pro(13英寸)或3个iPhone14 plus。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