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怎么起诉离婚

导读:
家暴情形下的诉讼离婚,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法律问题。
家暴离婚需要哪些证据呢?1、证人证言。发生家暴时若有邻居、村委会、居委会、调解中心、单位等进行调解劝阻,可以由其出庭作证或者提供书面的证人证言。
2、出警记录。家暴时及时报警,一方面防止损害扩大,一方面可作为日后的证据,派出所会详细记载双方的笔录,并有本次出警的时间、地点、处理结果等重要内容。
3、就诊记录。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治疗的凭据,是可以作为家庭暴力的证据的。
4、视听资料。被家暴后如果拍摄过相关照片的或者说有视频录像资料的也可以作为证据。
5、家暴者的自述。包括每次家暴后微信聊天记录、悔过书、保证书等。
遭受家暴该如何离婚?
夫妻间要是因为一方家暴而想要离婚的话,一般也是先由双方协商离婚,但如果协商不成的话,则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无过错方可以收集家庭暴力的证据,包括医院的病历、报警记录,还有以前发生家庭暴力的相应证据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程序为:
(1)写离婚起诉状;
(2)准备诉讼需要的证据;
(3)拿着之前准备好的起诉状2份,证据材料的复印件2份,到被告户籍所在地,被告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到被告居住1年以上的住所地所在的法院起诉。
依据民法典第1079条 第2款,“实施家庭暴力”属于“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情形之一。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在向法院起诉离婚时,把家暴的相关证据也一并交上去。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起诉离婚。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走庭前程序,离婚案件都会设置庭前调解。
调解不成则会安排开庭,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诉讼请求判决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对有关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方面做出判决。法院可能判决离婚也可能判决不予离婚。
同时无过错方是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赔偿范围是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
物质损害主要是过错方给无过错方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由于身体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精神损害主要是因过错方行为导致的精神创伤、精神痛苦等,主要根据行为人的行为性质、情节、医学鉴定结果等因素进行判断。
遭遇家庭暴力时如何取证?
实务中,很多遭遇家庭暴力起诉离婚被驳回的案件,主要原因是家暴证据链条无法形成,故家暴的取证就变得至关重要。
那么,遭受家庭暴力时,应该取得哪些证据、如何取证呢?
#1 遭受家暴后应及时报警、就医,并且最好将两者结合。
目前大多数法院对于家暴的取证,必须要求做到严谨且唯一,即受伤的结果是由于家暴产生,即使提供受伤的病历或伤情,但无法证明受伤的结果系家暴行为引起,即无法连贯证明家暴的存在。
为避免上述问题,可要求公安部门出具告诫书、或治安拘留通知书等。
因此,遭遇家暴,首先应按照取证的思路,做到逃离、报警、做笔录、验伤。如果没有在当时取得笔录或无相应的告诫书,离婚诉讼中,也可以要求法院调取笔录。
#2 施暴者亲自承认错误的聊天记录或悔改书。
数据表明,很多被家暴的一方往往经历起码35次的家暴才有勇气选择报警,在报警后,为加强上述报警笔录的证明效力,可要求施暴者出具对应的悔改书或在双方的微信聊天当中有所提及。
#3 求助妇联、村居委,要求调解。
向当地妇联或者村居委求助并请求调解,不仅能及时将施暴者的行为公诸于众,起到警告的作用,还能及时寻求庇护,且在日后的家暴诉讼离婚中也有了相应机构及有力的第三方证明。
#4 监控或视频、音频等电子证据。
如家中安装有监控的,应当及时存档保留,多次的被施暴视频可作为认定存在家暴的证据,或双方后续沟通的视频、录音,均可作为佐证家暴存在的证据。
#5 八周岁以上子女的口述材料。
《民法典》明确将八周岁以上子女的意愿作为抚养权判决的参考之一,因此,八周岁子女的亲自口述同样可作为家暴存在的证据之一。
#6 实在不行,可以选择往外逃命。等警察来了,邻居的证言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家暴取证作为实务中的难题,以上仅列举了比较常见、可行的取证方式,现实中根据施暴者的不同以及家暴形成的复杂性等,可能需要采取综合的取证方式。
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首先需要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此外,取证时如何才能形成被法律认可的证据,或者说,取得的证据具有较高的证明效力,鉴于这个操作性太强,有兴趣的,可以通过后台和我们沟通。
家暴情形下的诉讼离婚,几个需要重点注意的法律问题。
(一)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为保护家暴受害者设立的制度。该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以来,有关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案件逐年增加,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图片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具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时,就可以向法院是提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法院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
#1 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2 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3 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4 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如果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将会受到司法拘留处罚;多次违反的,可构成拒不履行裁判文书罪。
有人会担心,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会不会引起对方的报复?根据我们的经验,保护令出来前,施暴者都会很凶;保护令出来后,他们绝大部分就不会那么嚣张了。只要不是疯狗型施暴者,一般不敢违反保护令而再次打人。
(二)如果家暴情形被证实,对受害方将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1 家暴是离婚的法定理由。如果家暴被证实,即可在第一次起诉离婚中获得准予离婚的判决,避免二次起诉。
#2 施暴方原则上不适合抚养子女,受害方据此可取得子女抚养权。
#3 家暴是法定过错,无过错方不但在分割财产时可以得到照顾,还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4 在对方面临行政拘留、刑事拘留风险时,家暴是最重要的谈判筹码,可以因此一揽子谈拢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