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可以起诉他人吗

导读:
未成年可以起诉他人吗
未成年可以起诉他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不能亲自进行诉讼,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以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其原告人应当是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本人。
未成年人有哪些人身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的人身权利有以下: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公民享受其他权利的基础;
2、未成年人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由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后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3、肖像权是指未成年人对以各种形式反映自己容貌特征的个人形象享有的专有权;
4、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
5、荣誉权是指未成年人有接受政府、社会组织、单位对自己的表彰、嘉奖和授予荣誉称号并对荣誉加以维护的权利;
6、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个人生活不被公众知晓,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也就是说,只要是公民就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该规定明确了公民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即公民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它其实强调的是公民作为诉讼主体的资格问题,而不问公民是否具有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能力。
未成年人是具有诉讼权利的,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可以受理。鉴于未成年人不能独立为诉讼行为也不具有对代理权限、诉讼活动表达个人独立意志的能力,因此法律为了保护其合法权益,设置了法定代理人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由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在给付抚养费的案件中,当父母一方拒绝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子女应由其法定代理人(父母另一方)代理诉讼。
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履行法定抚养义务时,父母显然不能既作为原告又作为被告,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实际照顾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人代理诉讼,比如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及其他近亲属。
未成年人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吗答案是可以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也就是说,只要是公民就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该规定明确了公民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
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即公民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资格,它其实强调的是公民作为诉讼主体的资格问题,而不问公民是否具有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能力。
未成年人是否具备诉讼行为能力?
什么是诉讼行为能力?诉讼行为能力与诉讼权利能力不同,诉讼行为能力强调的是公民具有亲自实施诉讼行为,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的能力。未成年人不具有诉讼行为能力,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
当然未成年人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诉讼行为需要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比如承认、变更、放弃诉讼请求,履行、实施某些特定行为,而未成年人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缺乏诉讼行为的能力,不能亲自、独立实施这些行为,所以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
未成年人可以作为原告、被告或第三人,但是应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鉴于未成年人不能独立为诉讼行为也不具有对代理权限、诉讼活动表达个人独立意志的能力,因此法律为了保护其合法权益,设置了法定代理人制度。《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同时第58条规定,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1、谁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我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同时第二十三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即一般情况下,父母为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2、例外,监护人不一定就是父母,《民法典》第27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因此,根据上述规定,未成年人有父母的情况下,无论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或第三人,应由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活动。
所以,无论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或第三人,应当在起诉状、答辩状等文书中列明法定代理人及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