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分割财产的条件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3.05.195人收看
导读:
婚内分割财产的条件:但事实上婚内也可以进行财产分割。夫妻双方的婚内财产分割是指不离婚状态下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婚姻中夫妻双方的状况和关系符合一定条件的话,夫妻一方是可以提出分割要求的。

    提到财产分割,大多数人会认为是离婚时才需要处理的问题,夫妻双方在正常的婚姻生活中,应该不会涉及到财产分割。但事实上婚内也可以进行财产分割。夫妻双方的婚内财产分割是指不离婚状态下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婚姻中夫妻双方的状况和关系符合一定条件的话,夫妻一方是可以提出分割要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的,夫妻一方可以在婚内要求法院分割共同财产:

    1. 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pp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2. 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除以上两种情形外,一方婚内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请求将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上,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是常态,而在不离婚的前提下,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必须具备两种法定情形之一,否则,均无法在婚内进行共同财产分割。

    婚姻法律制度允许“分家不离婚”具有必要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的规定,只有出现法定情形,当事人第一次提起离婚诉讼中才可能被判决离婚。然而,现实中很多案件并不存在这些法定情形,因此从第一次起诉离婚到法院最终判离,可能会经历两次以上的诉讼程序,需要花费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此时,很可能已经出现配偶转移、隐匿财产的情况。若一定要等到法院判决离婚后才能分割财产,则占有共同财产的一方可能早已把财产清理得差不多了。因此,允许夫妻一方在婚内分割财产,就显得十分必要,能够防止另一方通过不法手段侵害自身应有的共同财产份额。

    婚内分割财产的实操难度较大。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般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由请求分割财产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但是另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时,一般以秘密的方式进行,举证难度较大。而且对于“挥霍”一词的理解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什么是“重大疾病”,有人认为按照治疗费用来确定,有人认为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有人认为应按照家庭经济对医疗费用的承担情况确定。因此,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判定标准,这就需要当事人未雨绸缪,充分掌握家庭共有财产的情况,在发现配偶反常举动或者财产变动时,注意留存各方面的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婚内哪些情况下可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