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公司和一般纳税人公司哪个好_一般纳税人变小规模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19543人收看
导读:
小规模纳税人主要适用于那些业务量不大,且无法取得下游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申请小规模纳税人相应的税率会降低,同时有月度低于3万元、季度低于9万元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所以,业务量小的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当时更加合理的避免不必要的税款。

这个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看你公司是经营什么业务,业务量大小与否?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主要优势是可以以进项税额抵减销项税额,从而达到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相应的各种附加税也会减少,一般纳税人主要适用于业务量较多,且能取得较多进项的企业,比如销售企业(可以取得大量的原材料进项)、建筑行业(可以取得分包商、材料商的进项)、等等。

最后,一定要注意哦,小规模纳税人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转为一般纳税人,但是一般纳税人是不可以转为小规模纳税人的!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税种认定

首先,登记注册后要到税务机关进行税种认定,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业务,因为只有通过税种认定才能确定自己是哪个税种的纳税人?需要如何进行申报纳税?能否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税种认定的程序很简单,多数情况下,税务局办税大厅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大致给出一个需要缴纳税种的列表,然后再根据你的经营方向和相关描述进行增减,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以销售商品为主的经营者,那么税务局会给你认定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基本税种,如果你还有房产出租等业务,那么会给你加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

在增值税管理上,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两种类型的纳税人在税收规定、申报缴纳税款、计算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新注册的公司,选择哪一个类型很重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

计税方法不同

一般纳税人适用于一般计税方法,可以利用税款抵扣的方式来计算增值税,当期需要缴纳的增值税=本期产生的销项税额—本期的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直接用收入乘以征收率来进行计算缴纳,征收率一般为3%,不动产销售等特别的业务适用于5%的征收率。

税收优惠不同

在税收优惠方面,一般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比较少,除了增值税规定的政策性优惠外,其他的优惠很少。

小规模纳税人相应的税收优惠比较多,特别是今年鼓励小规模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优惠方面每月不超过10万元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按季申报的是30万元销售收入)。还有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也有不少一般纳税人符合条件,但主要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为主),最低税务可以降到5%。

类型转换不同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随时申请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不能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今年有一个特殊政策,就是在2019年12月31日前,连续12个月累计销售收入不超过500万的一般纳税人,可以申请转回小规模纳税人。正常情况下,一般纳税人是不能再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一旦选定,一般纳税人基本上就不能再回头选择为小规模纳税人了。

客户需求不同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业务开展方面,有很多客户就是只跟一般纳税人合作,不和小规模纳税人合作,这里面既有专用发票原因,更重要是的税率不同导致购买方在税款抵扣、成本列支等不同存在差异,他们更喜欢和一般纳税人合作。

撰文:左刀三爷 觉得好就关注,不好就拍砖!其他需求可以私信我。

小规模与一般纳税人之间要笼统的说那个好与那个不好,这有点差强人意,因为要看你开这公司的行业与规模等等各种因素综合来分析定夺的!单纯的纳税意义来讲,如果刚开业的,销售额在月达不到三万,而且进项也不多或大多是不正规不能抵扣的票子的话,适用小规模的,而如果己形成了一定生产销售,或商品流通规模,进货的材枓或商品都有正规票据,自己的销售也达到了一定额度,这样来讲,办理一般纳税人相对来说对企业较为有利,而且一般纳税人也可分为定率和查账征税,不知这样的解答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一般刚开始注册下来都是小规模的。

近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税【2018】32号文和33号文,两文牵扯广大纳税人的利益,绝对称得上是重磅消息。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从今年5月1日起,原增值税的税率由11%和17%统一下调为10%和16%。

二是从今年5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统一提高至500万元。

三是在2018年12月31日前,原小规模纳税人按标准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可再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有关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规定无疑对数量占据大多数的广大纳税人是天大的利好。原规定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商业80万元,工业50万元,其他现代服务业500万元的要强制升格为一般纳税人管理。政策规定,不转不行。

如今政策松绑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放宽了,可以安心做小规模了。只是,高兴之余你应该弄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做小规模比做一般纳税人好呢?好在哪里呢?

我认为选择优先考虑税负率。所谓税负率是指每年实际缴纳增值税的总额与销售额的百分比,常说的税点即是这个意思。

小规模纳税人税率(标准称谓是征收率)主要有3%(主要货物销售和劳务销售)5%(主要是转让不动产和出租不动产)。货物销售和劳务销售是主流,如果你的公司是销售货物的,征收率3%,即常说的税负大概就是3%。若同行业一般纳税人企业经常性的税负低于3%,就可以考虑将来向一般纳税人管理过度。反之,尽量维持小规模管理。

在考虑税负的同时,应考虑进项发票取得难不难,比如建筑行业,上游发票取得往往很难,即便是普通发票取得也难;若取得普通发票不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非常难的。两种情况都是开票难,那么选择小规模管理则是明智之举。

考虑进项发票的问题,还要考虑销售发票的问题。若你的下游企业对发票的要求较高,非专票不行,那你是不是升格为一般纳税人就值得考虑考虑了。当然,不想升格一般纳税人,也只有在让利上做做文章了。

最终还要考虑年度销售额标准500万元的问题。若你的公司正常的年度销售额大幅度高于500万元标准的,没有好的办法只有无条件的选择一般纳税人管理了。若你认为做定小规模了,销售额超标我想办法化解,不行把公司一分为二。那是你的权力,随你了。

公司在注册时税务是直接给你认定为小规模的,除非你特别要求。

我认为在最初刚成立时,还是小规模要好一点。

如果你很确定未来的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内有稳定的业务与收入,同时你能预算好有相应的进项,(这里的同时是很重要的哦)那么你就可以要求直接一般纳税人了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两种类型企业,增值税征收方式不同。对于不同企业来说,有的小规模企业纳税会少些,有些一般纳税人纳税会少些。

但是,这个不是选择是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的依据!

那么,依据什么选择小规模或者一般纳税人呢?

第一依据,是依据您的客户要求!

如果您的客户需要6%~1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那您没得选,只能选择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

如果您的客户没有要求,那需要从税负这个角度来考虑认不认定这个问题!

小规模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3%。

如果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以后,您的实际税负低于3%,则认定比较合适;

如果成为一般纳税人企业以后,您的实际税负高于3%,则不认定比较合适。

除了税负以外,您还要考虑管理成本。

税务局对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监管较为严格,所以无论您是直聘会计还是外包会计,您都要考虑人员或者服务成本的问题。

希望我们的答案可以给您帮助。

公司注册下来是小规模,可以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新公司成立,税种核定是税务局的事情,但在纳税人身份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选择一般纳税人,也可以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如果没有特殊申请,一般都是小规模纳税人。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

目前,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力度最大。比如,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增值税暂免,同时以增值税为计税基础的附加税也免征。企业所得税,如果公司符合国家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也可以享受到如下优惠政策:

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的,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执行20%税率。

年应纳所得额超过100万不超过300万的,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执行20%税率。

国家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是: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从业人数不差过300人,年应纳所得额不超过300万

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

二、购进过程中能否取得专票,下游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除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影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购进过程中是否能取得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虽然不能抵扣销项税,但并不是说购进的物料成本不需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啊。购进发票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影响成本和增值税,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仅仅意味着成本是否能扣除。可以这么说吗,如果购进能取得专用发票,那一般纳税人比较有优势,如果不能取得专用发票,那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吧,因为仅仅增值税税负就侵占了企业很大的利润。

第二点就是看客户需求,如果客户大部分都需要普通发票,小规模就行,如果客户非专票不要,那还是一般纳税人吧。不开专票,就会失去客户,如果企业在市场上有议价能力,或者产品非常紧俏,也可以找一个平衡点,让双方都有利可图。

总之,我认为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应该从税收优惠政策,行业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注册下来都是小规模,一般纳税人是根据后期的需要申请的

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

创业初期:收入不多的企业可以选择小规模

季度开票没超过30万,可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后期发展迅速:开票大,进项大的阶段建议申请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可享受免税,抵税,退税的优惠政策

进项多的情况下缴纳的税可能小规模3%的税率还要小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