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一样吗_小微企业与一般纳税人区别
导读:
中文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新鲜词汇。这一特点,可是害苦了广大财税人!今天,我们来掰一掰“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都是啥玩意。
小微企业
这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
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该文件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总和,小型加微型,简称小微。
小型微利企业
这是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讲的,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
目前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如下: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300人以下,资产总额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
这是从增值税管理的角度定义的。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所称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目前,小规模纳税人最新的年销售额标准是500万元。
对某一个具体企业来说,你到底是不是“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请密切关注有关标准是否调整。毕竟,针对这些“小”字辈的企业,国家还是有不少税收优惠的。千万别忘了!享受税收优惠,不仅给自己省钱,也是给税务机关减少麻烦,因为,如果你是应享未享的对象,税务干部翻山越岭也得把你找出来,非让享受不可!
这三类“小”企业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有关的指标进行划分的。
一、税收视角
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型微利企业是从税务的角度划分的。
(一)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以增值税的角度,根据年度销售收入这个指标进行划分的,与之对应的是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角度下,根据企业的年度销售收入这个指标将企业划分为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
企业年度销售收入不超过50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超过为一般纳税人。
当然,如果不超过500万元,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核算增值税额,也可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0万以下(如果包括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入,该收入是不免征增值税的)免征增值税,而一般纳税人不可以。
另外,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还有两大不同:
1、进项税额能否抵扣
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而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
2、税率或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增值税时用适用征收率(3%或5%)计算,而一般纳税计算增值税时用适用的税率(13%、9%、6%、0)计算。
(二)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是以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根据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规模和从业人数这3个指标进行划分的,与之对应的是非小型、非微利企业。3个指标具体如下:
1、 资产规模不超5000万;
2、从业人数不超300人;
3、应纳税所得额不超300万。
同时符合上述3个指标的为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不符合这3个指标的为非小型微利企业,不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优惠政策如下:
1、利润总额<=1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5%;
2、100万<利润总额<=3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0%。
二、统计视角
小微企业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合称,是从宏观经济和统计的角度,根据行业和企业的营业收入、资产规模、从业人数进行划分,与之对应的还有中型、大型等。具体划分见下图:
统计上这个划分,应用上比上述税收视角的划分更广泛些。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企业属于哪个范围,能享受到什么税收优惠,作为企业来说很有必要搞清楚。
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看上去好像差不多,但是实际上还是差别挺大的。下面做下解释:
1、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一般是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根据工信部2011年6月份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因此小微企业的话可以参照小型和微型两只类型进行界定。比如农林牧副渔业,营业收入在50万到500万之间的,划分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在50万以下的就称为微型企业。其余行业也可以根据上述规定进行划分。
2、小型微利企业。一般是指自我雇佣、个体经营的小企业。这类企业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上,根据根据2018年7月11日发布的《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77号)的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小规模纳税人。这个就比价好理解了,这个也是我们经常会见到的叫法。因为在我国纳税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纳税人,另一种就是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小规模的认定标准如下: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全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2.对上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3.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4.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一般是3%,
对于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这三个概念,不只是社会公众分辨不清,一些企业财务人员也不是很清楚,经常会有人把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混为一谈。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下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如何区分。
一、小微企业
(一)什么是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最初并不是税法中的概念,而是来源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011年6月,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由于《划型标准》是分行业划分的,不同行业的标准并不一致。
我们随便看两个行业的划型标准:
1.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小微企业关注重点: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
(二)小微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
1.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按季纳税申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实际经营期不足一个季度的,以实际经营月份计算当期可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的销售额度。
其他个人采取预收款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预收租金收入,可在预收款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可享受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
2.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这个政策2018年是否延续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财税〔2014〕122号)
二、小型微利企业
(一)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指的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小型微利企业关注重点:年应纳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
(二)小型微利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
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
三、小规模纳税人
其实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大家容易混淆,小规模纳税人就比较清楚了。小规模纳税人是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增值税纳税人划分出的一种类型。
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是: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生产性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含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的;从事销售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含)的;提供营改增试点应税服务的纳税人,应税服务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含)的。
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实行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简易办法,并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如果会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可以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关注重点: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应税销售额。
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是从不同角度来定义的,
先来看小微企业,工信部联合联合部门,发布了一个《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把所有常见行业划分成了16个行业类别,企业可以根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自行判断属于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的哪一种,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总称。
“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制中只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说法,不存在第三种纳税人。
小型微利企业是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一种说法,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平时我们听到的小微企业一般涵盖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而小规模纳税人则是增值税方面的说法,对比的显示如下: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大家都知道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25%,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是应纳税所得额*25%的法定税率。
而根据最新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其计算方法要分为两个步骤: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计算方法为应纳税所得额*25%*20%(相当于应纳税所得额*5%),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部分,计算方法为应纳税所得额*50%*20%(相当于应纳税所得额*10%)。
区分小规模纳税人、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很重要,因其对应不同的优惠政策。
一、小规模纳税人是站在增值税的角度。
小规模纳税人是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征收,其征收率为3%或5%。
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月销售额低于10万元,或季度销售额低于30万元的,免征增值税。需要强调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如果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但扣除本期发生的不动产的销售额后未超过10万元的,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和无形资产取得的销售额免征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如果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如果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不能享受增值税免税的政策。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以年销售额500万元为限,低于50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高于500万元为一般纳税人,当然,也存在企业年销售额低于500万元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情况。
二、小型微利企业源于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
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的特定条件,既是“小微企业”,还要求是微利企业。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按照财税【2019】13号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应按照所得税税收政策的条件,做好控制和规划。对盈利企业来讲,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差距太大了。也就是小型微利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而非小型微利企业是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的。
三、小微企业是统计上的概念
小微企业可分为小型和微型企业,其判断标准是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规模。因行业不同其判断标准也有不同,进而区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国家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资金方面等。
总之,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小微企业是不同的概念,也有着不同的含义,以及不同的判断条件,如果符合规定的条件企业就可以享受相关方面的优惠政策,否则不可以享受。因此,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是最优且最低成本的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