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造成一人死亡,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导读:
车祸致人死亡现实中较为常见,如果肇事者不涉及刑事犯罪的,那么各方处理好赔偿问题即可。如果各方涉及刑事犯罪的,那么会经公安机关到检察院,最终人民法院会开庭审理刑事犯罪问题。
常见的交通事故犯罪为交通肇事罪,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在一起车祸致使1人死亡的案件中,对肇事者可能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可分情况人如下:
1. 肇事罪承担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可达15年。
其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法定刑不等于量刑,在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通过量刑,受害人还可以得到从轻处罚。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对量刑意义重大。《刑事诉讼法》规定有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其规定:
① 对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② 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现实中,很多致人死亡的案件,肇事者通过赔偿,往往可以达到缓刑的结果。所谓缓刑,也即可以回家基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用面临牢狱之苦。
交通事故一人死亡全责如何处罚
车祸致人死亡是最为严重的伤害后果,依据《侵权责任法》第18条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故,近亲属可以主张肇事者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也即,除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肇事者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致一人死亡,承担全部责任,进一步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 规定,可有:
1.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也即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还可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包括无期徒刑。
对于死亡案件中的受害人家属,可主张的费用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家属处理丧葬事宜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如果受害人是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则还可存在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各个项目之和可达百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