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辞职报告怎么写

导读:
辞职报告的注意事项
1、写了辞职报告,还需不需要当面跟领导提辞职?
我的建议是,自己做好了离职的决定,首先应该找领导当面坦诚聊清楚,如果平时跟领导的关系比较近,更应如此。
可以简单地聊一聊自己的规划、自己目前面临的困境等,让领导感同身受,支持你的决定。
这样不仅离职之后可能还可以保持合作关系,也能在之后的离职手续、背景调查等需要领导配合的时候更加顺畅。
跟领导当面聊清楚了,再递交一份辞职报告,这是为了确保公司和自己双方都有一个保障。
离职员工写了辞职报告,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员工主动离职的证明,将来就不怕员工以自己被辞退的名义要求公司支付离职补偿金甚至赔偿金;
也能避免万一公司招聘到交接工作的新员工后,离职员工反悔;
对离职员工本人来说,写了辞职报告,就是履行了《劳动合同法》里规定的提前30天书面通知的义务,30天之后,不管公司有没有找到人来交接工作,自己已经履行了必要义务,就可以直接辞职。
2、辞职报告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辞职报告,本质上是员工履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提前30天书面通知”公司义务的一份法律文书和证明,因此,在撰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出现“申请”、“请批准”等相关字眼。
法条上已经明确说了,是“书面通知”,咱们就直接“通知”就好,不用“申请”。
申请是需要公司和领导批准的,如果公司和领导不批准,你的“申请”可能不会被作为履行了“书面通知”义务的证明。
“离职申请”、“辞职申请”、“离职申请书”一类的,统统不能用;
“请批准”、“望领导同意”之类的,也不要用。
其次,辞职报告里要是明确的“通知”,而不要让人产生还有可以商量的余地。
一般来说,不管是出于客气,还是出于对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交接人的担忧,只要是平时工作表现没有那么差的下属提离职,领导都会尝试挽留。
如果辞职报告写得模棱两可,让领导误以为能够挽留,不认真找交接人,那么,就很可能到了离职时间,又被要求交接完工作再走。
那个时候再扯皮,就很浪费时间。
而明确地写明自己准备什么时间办理离职手续,就会规避掉一切可能的麻烦。
最后,将公司关心的问题写清楚,展示自己有始有终的职业形象。
有句话叫离职见人品,要我说,更准确的是,离职见职业精神。
即便之后不再是同事,也不在公司工作,但属于自己应该要做好的事情和履行的职责,还是要毫不含糊地完成。
退一万步说,即便你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要建立个人的职场品牌,有一个好的离职表现,在新公司做背景调查时,原公司的领导和HR才会更愿意给你一个好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