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盖公章罪立案标准

导读:
偷盖公章罪是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公章,并以其为手段进行欺骗、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我国法律规定,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下面从律师的角度对偷盖公章罪立案标准进行分析。
偷盖公章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偷盖公章不是刑事犯罪,没有所谓的立案标准,如果是因此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可以对其进行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私自盖公章,而印章本身是真的,不是去私刻伪造的,不构成犯罪,是不会立案的。
如果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会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偷盖公章罪的立案标准,我国相关法律文件中规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要素:盗窃他人公章
具体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手中的公章。这是构成偷盖公章罪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行为,就不可能构成此罪。
第二要素:以公章为手段
具体表现为,使用盗窃得到的公章来进行欺骗或者其他非法行为。比如,使用公章伪造合同、证明文件等。这是偷盖公章罪的另一个必备成分。
第三要素:故意或者知情使用
具体表现为,盗窃公章者必须具备故意或者知情的状态。即,盗窃公章者明知公章不属于自己,仍然使用他人公章进行欺骗、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起案例来说明偷盖公章罪的立案标准:
小张在工作中盗窃了单位某领导的公章,并利用这个公章伪造了一份销售合同。然后他用这份合同骗取了顾客的一笔钱款。后来小张被单位领导发现,并被迫承认了盗窃公章、伪造合同的行为。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张的行为具备了偷盖公章罪的全部三个构成要素:盗窃他人公章、以公章为手段、故意或者知情使用他人公章。因此,小张的行为应该被认定为构成了偷盖公章罪。
法律依据
对于偷盖公章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其中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盗窃他人的印章、手续文件、票据、有价证券或者其他贵重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者警告、罚款。”因此,偷盖公章罪的实施者将面临相应的刑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诈骗、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第十一条规定:“盗窃人的公章、章印、印章的,视情节轻重,属于“盗窃他人的印章、手续文件”犯罪范畴,或者应认定为“盗窃他人的工具”犯罪,而不能以盗窃公章罪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而未经真正印注的空白印章,却能作为犯罪用具被从事犯罪活动的人掌握,应认定为“盗窃他人的工具”犯罪,而不能以盗窃公章罪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明确了偷窃公章的具体适用情形。
综上所述,偷盖公章罪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是包括盗窃他人公章、以公章为手段、故意或者知情使用他人公章三个要素。在实践中,律师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文件和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