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和遗嘱的区别

导读:
子承父业、父债子偿,我想大多人还停留在这种传统的家庭旧俗。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己私有财产的处置更加多元化。由配偶、子女继承是常态,但是也可以自己指定除亲人外的集体或个人继承,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遗赠制度,体现了意思自治、民主发展的社会状态。
一、遗赠的法律概念
民法典规定了当事人的财产意思自治制度,也就是财产所有权人可以通过自己所想的方式将财物赠与他人,也就是遗产的赠与。我们对遗嘱继承并不陌生,其实在民法上,遗赠是与遗嘱继承相关的概念,都是通过生前写遗书的方式而处分财产的制度。
遗赠的发生是公民在死亡之前,通过书面或口头等多种方式,安排自己的后事,表达了希望在自己死亡之后将自己财产赠与他人的意思,受遗赠财产的对象与传统观念的直系亲属不同,也可能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第三人。
除此之外,遗赠主体还可以包括国家、集体、朋友和其他无关人,对象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被继承人的主观意志,对此法律并没有特殊的限制。
二、案例分析
张女士育有一儿一女,但因儿女常年居住在外,少有回家,一直是其孙子小虎照顾其日常起居。
为了感谢孙子小虎的照顾,张女士决定将自己的房产留给小虎。为了防止日后儿女和孙子争夺房产,影响亲人间的和气,张女士于2019年5月在公证处办理了公证遗赠书。
张女士于2022年7月25日去世,小虎直到最后一刻都一直陪伴在张女士的身边,为张女士安顿好后事之后准备去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这时却遭到了张女士儿女的反对与阻挠。
张女士的儿女说:“我们才是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凭什么要把房子给小虎,这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我们坚决不同意,而且小虎的受遗赠权利早就过了规定的时间”。
对此,小虎说自己也是在张女士去世前才知道的,并未超过法律规定的60日时效。但是张女士的儿女对此表示不服,便诉至法院。
法院根据审理最终判决张女士的房屋归小虎所有,裁判理由是法律规定,个人有处置自己财产的自由,可以通过遗赠的方式将财产分配给任何人,并不局限于儿女,这并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何况该遗赠是经过公证,其效力是合法的。
通过该案例,我们知道即使有遗赠的存在,作为受遗赠人也要在知道遗赠事宜之后,在法律所规定的时间积极行权,不然将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有可能到最后什么都不能获取。
三、遗赠和遗嘱的区别
遗赠和遗嘱最大的区别就是主体不同,一般而言,遗嘱的对象就是合法的继承人。我国民法典明确划定了正常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以及顺序,总共划分为两个顺序。
第一顺序包括缔结婚姻关系的另一半、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遗赠的对象就是除了上述主体外的其他人。
除此之外,通过遗嘱享受继承权利的被继承人如果不想要继承遗嘱,应当在遗产处理之前明确表示放弃继承,这里的表示方式口头无效,必须是以书面方式作出意思表示。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明确表示放弃,便默认接受遗产的继承。
通过遗赠享受遗产的主体刚好相反,被遗赠人应当在知道自己享有受遗赠的权利的后,60日之内明确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如果在这期间没有作出任何表示,默认为放弃接受遗赠。
简而言之,民法典中关于受遗赠的法律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必须采取书面的表达方式;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采取沉默方式。
四、遗赠的生效要件
首先,遗赠的主体必须有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人必须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要产生的民事法律结果,有完整的意思表达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民法中所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出的遗赠不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遗赠人的意思表示真实。立遗嘱人所写的遗嘱内容必须是在其自愿的基础上完成,并且遗嘱内容是其内心真实意思表示,不是受到任何人的威胁和强迫完成。
如果事后有人将遗嘱进行伪造或是部分篡改,对于该部分将认定为无效。除此之外,如果遗赠内容与法律规定相违背,或是不符社会公序良俗,该遗赠亦将不发生效力。
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立遗嘱的形式,遗赠本是属于特殊的遗嘱形式,和立遗嘱的形式不无一二,若是自己写遗嘱必须由本人亲笔,并将日期补充完整;找他人帮忙书写,应当找两名及其以上的见证人在场,代写的人和见证人都将签名。
除此之外,还可以录音录像、口头遗嘱、公证遗嘱,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条件,否则该份遗赠无效。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见证人的条件,不具有见证能力、遗赠人、与遗赠人有利害关系都是不能作为见证人的。
五、遗赠与遗赠抚养协议的区别
人决定在死亡之后的赠与行为,是个人单方面决定的法律行为,遗赠抚养协议的签订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具体来说就是遗赠发生效力只要被继承人单方面的意思表达即可,不需要取得其他人的同意。
而遗赠抚养协议必须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共同达成合意,将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条件达成,则遗赠抚养协议就生效。
遗赠是无偿行为,遗赠抚养协议则伴随着一定的权益关系。遗赠的发生和免费赠与差不多,不需要对方做出任何行为就能生效。而遗赠抚养协议是有偿的,须以协议双方约定履行一定义务为前提,是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表现。
二者的生效时间不同。遗赠的生效时间和遗嘱相同,必须是遗赠人死亡之后发生效力,而遗赠抚养协议和合同一样,自协议成立之日起就生效,类似于附条件的合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私有财产激增的时代趋势,法律规定的遗赠制度更加体现了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也打破了传统的由子女继承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保护立遗嘱人的内心真意,平衡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的利益,必须对此进行更好的规范和合理的限制,共同促进社会有序的发展,满足百姓的多元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