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区别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3.07.10745人收看
导读:
随后,唐女士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食品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71万元,劳动仲裁委员判定工伤保险待遇需赔偿40万元,减去诉讼判决交通事故案赔偿18万元,其实际应得到22万元赔偿,裁决由建筑公司一次性支付唐女士死亡待遇22万元,赔偿标准不同是基于适用法律不同而规定金额不同,工伤赔偿一般适用于《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劳动法,人身损害赔偿适用《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及《民法典》搭配考量,一般人身受到损害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赔偿一般是上报至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在上班期间,很多员工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去维权,在受工伤之后不知道是应该是什么性质的纠纷,很多人把工伤案件当作人身伤害赔偿进行处理。同样是上班过程中受伤,但是被判定是工伤还是人身损害赔偿却是不一定的,有的受损被判定为工伤;有的受伤被认为是人身损害;还有的伤害可以双重判定。还有人疑惑,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才能得到最高的赔偿,能不能同时判定为两种同时适用?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

在遇到受损时,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属于什么情况?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争取同时申报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

首先我们要剖析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如何定义;工伤赔偿要基于在履行劳动关系时,劳动者身体受到损害,适用于劳动法律关系。人身损害是一般的雇佣、帮工及包工过程中身体受到损害。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赔偿标准有所不同:

 根据最新的《民法典》规定工伤案件不再区分城镇和农村居民,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计算,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要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区分。很多外包项目经常有农民工受伤,工地是个高发地,若按照人身损害定损,那农民工将会得到很少的赔偿。

工伤的赔偿大部分都是会高于人身损害赔偿。

赔偿标准不同是基于适用法律不同而规定金额不同,工伤赔偿一般适用于《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劳动法,人身损害赔偿适用《人身损害司法解释》及《民法典》搭配考量。

 在了解赔偿标准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维权呢?

一般人身受到损害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赔偿一般是上报至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提起诉讼或仲裁后,工伤纠纷与人身损害如何举证来证明自己受到损害?

根据法律规定,产生工伤纠纷,采取举证倒置原则,在劳动者提起仲裁后,公司应该对劳动者提出且产生纠纷的伤害事实及工资标准进行举证,若用人单位无法提供有可信力的证据时,将根据劳动者主张判决。

 对于人身损害案件,受害者提起诉讼,采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债务,人身受损者需要对自己的主张进行证明,若举证不力,则由自身承担相应后果,所以掌握好证据是关键。

在何种情况下,受损者可以同时申请工伤赔偿和人身损害呢?

试举相关案例:

一日下班后,王某某下班途中遭遇车祸死亡,其所在建筑公司没有给王先生缴纳工伤保险。

同年,王先生所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王先生的配偶唐女士提起诉讼,经一、二审法院审理,获得18万元赔偿金。

随后,唐女士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食品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71万元,劳动仲裁委员判定工伤保险待遇需赔偿40万元,减去诉讼判决交通事故案赔偿18万元,其实际应得到22万元赔偿,裁决由建筑公司一次性支付唐女士死亡待遇22万元。

双方均不服,唐女士起诉请求判令建筑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67万元;建筑公司起诉请求判决死者承担一半责任。一审法院判决建筑公司支付唐女士等工伤保险待遇共计38万元。

 双方均提出不服从而二审判决,唐女士向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请求撤销二审判决,判建筑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71万元。高院判决维持二审判决。唐女士仍不服,再次申请再审。

最终高院判决,撤销一审、二审及第一次再审判决,建筑公司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8万元

本案件属于同时申报人身损害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的竞合,为什么可以同时申请呢?

因为本案的情况特殊,属于一种侵权行为侵害了两种不同的法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获得人身损害和工伤赔偿的双重赔偿。

那么在申请仲裁或诉讼后,我们需要区分赔偿款应该由谁向我们支付?

工伤赔偿中,大部分是公司缴纳的工伤保险金来支付,比如说丧葬费、抚恤金、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及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只有少部分款项需要由公司承担,且工伤后公司需要继续发放正常工资。

在人身损害赔偿中,一般赔偿金都是需要侵权人来承担,国家不会进行赔偿,且在诉讼时侵权人会申请减少赔偿金额,人身损害的是人身权益,适用民法管理范畴。

 很多劳动者在出事后,未第一时间提起诉讼,在养好伤病后想要诉讼时,发现已经过了诉讼时效。

人身损害纠纷中,诉讼时效从受伤害之日计算为1年,工伤认定申请时效也是一年,但法律未严格限定劳动仲裁的时效。

切记,不要错过诉讼时间。在通过各种角度区分工伤和人身损害,相信大家在受到伤害时,可以知道怎样解决啦。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