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取保是不是基本没事了,解除取保候审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3.08.171522人收看
导读: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会被取保候审。然而,当取保候审解除后,一些人可能会误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担心法律后果。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解析解除取保候审后的后续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并保护自身权益。

解除取保只能说暂时没有事了,并不代表完全就没事了。解除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案件结束,只有收到撤案决定书,才能表示案件结束。解除取保候审是指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被取保候审人刑事责任而取消取保候审的制度。

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法院根据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申请,决定暂时解除其羁押,并在一定条件下保证其到案参与诉讼活动。解除取保候审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没有继续逃避的危险:法院认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逃避诉讼的危险,即不会继续逃避法律制裁。

不会继续犯罪或妨害诉讼的危险:法院认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不会继续犯罪或妨害诉讼的进行。

解除取保候审的后果

解除取保候审,说明立案的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认定嫌疑人参与了犯罪,所以,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他们不会再追究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

由于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也就不应当继续采取取保候审,因此予以解除。取保候审期限届满。

解除取保候审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法律责任仍存在:解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消失。他们仍然需要面对刑事诉讼程序,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出庭应诉和配合调查:解除取保候审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需要按照法院的要求出庭应诉,并积极配合案件的调查和审理。

可能的限制措施:解除取保候审后,法院可能会对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如限制出境、限制住所变动等,以确保其不会逃避法律制裁。

解除取保候审后的注意事项

遵守法院的要求: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应严格遵守法院解除取保候审后的各项要求,包括出庭应诉、配合调查等。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需要法律援助或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护。

避免再次违法犯罪: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应遵纪守法,避免再次参与违法犯罪行为,以免进一步加重法律后果。

解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可以逃避法律责任,他们仍然需要面对刑事诉讼程序和可能的刑事处罚。在解除取保候审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应遵守法院的要求,出庭应诉并配合调查。同时,他们还应寻求法律援助,避免再次违法犯罪,以保护自身权益并避免进一步的法律后果。只有积极合规地参与刑事诉讼程序,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