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名誉权立案的标准,侵害名誉权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导读:
认定名誉权侵权的标准有:(一)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即受害人感觉到一 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使得成受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二)行为具有违法性。(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名誉权侵权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1、名誉权侵权的认定标准是以下内容:行为人在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客观事实,并且为第三人所知悉,具体包括了侮辱、诽谤等相关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存有过错的。这种过错应当包括故意和过失。
2、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通过侵权行为的特征进行认定: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名誉权侵权的认定如下: 被侵害的对象指向特定,即一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 实施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5、名誉权侵权认定的标准是什么名誉权侵权认定的标准如下:(1)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2)行为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有过错。
侵害名誉权立案标准: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侵权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所谓侮辱是指以语言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既可以以口头方式进行,也可以以行为方式进行。其表现形式是将现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损于人的社会评价的事实扩散、传播出去,以诋毁他人的名誉,让其蒙受耻辱,可以称之为“以事生非”。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从法理上讲,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仍然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名誉的损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等而使损害后果发生。比如医院未经患者同意,无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风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誉受到损害。无论故意或过失,只要侵权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属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1、我国的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处罚: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正在持续进行尚未结束时,受害人要求侵权人或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3、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处罚方式: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可以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4、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怎么处罚恶意诋毁他人名誉处罚标准,具体如下:(1)捏造事实恶意诋毁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2)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