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多少

导读: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这三年内,受害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属于普通诉讼有效范畴。所以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人身伤害赔偿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中短期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应为一年。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以下四种情况,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一年。
人身伤害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人身损害纠纷诉讼时效适用普通侵权时效,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可向法院延长诉讼时效,最长不超过二十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有时效,即适用《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一般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三年的诉讼时效,该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的。
人身损害赔偿超过诉讼时效如何主张权利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起诉,如果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法院仍然应当受理。如果法院经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依《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53条的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没有超过民事诉讼时效的。劳动者可按人身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权利。超过民事诉讼时效的。
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流程
作为一个具有法律意识的人,当受到人身侵害时,应当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害者可以先进行协商、调解,无法达成共识时再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根据所受侵害严重程度不同,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主张包括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在内的合理费用。作为受害者,不要急于与对方“私了”。部分受害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如果急于“私了”,可能需要自行承担后续费用。人身损害赔偿诉讼流程:
1.申请相关司法鉴定;
2.收集相关证据;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以下材料:(1)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可以委托相关专业人士起草,也可以自行草拟,网页里面也有很多的模版可以参考。
(2)原、被告身份信息。被告信息个人难以调取,可以委托律师进行查询。
(3)相关证据。证明能够得到损害赔偿的证据。所谓诉讼时效,即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时间。原告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起诉的,法院进行依法审理;原告超出法律规定的时间起诉,若被告以诉讼时效已经超过法律规定时间为由提出抗辩,则原告失去了胜诉权,法院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民法典规定,人身损害赔偿向法院起诉的,起诉的期限是3年,自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
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通意见》)第168条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够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等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了规定,由于上述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致使在诉讼时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日有不同的认定方式,主要有人身损害事故发生日、受害人治疗终结日、伤残评定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