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企业所得税申报流程_小规模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

导读: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8〕77号文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小型微利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至100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10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也有两种方法:
⒈核定应税所得率
⒉核定应纳所得税税额
核定应税所得率的适用情形有三种
⒈能正确核定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定成本费用总额的
⒉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总额,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的
⒊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或者成本费用总额的
可见,核定应收所得率,纳税人也是需要核算的,不是完全不需要账簿和会计核算。
核定应税所得率条件下:
①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pide;(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②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举栗: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10%,年应税收入200万
应纳税所得额=200×10%=20万
应缴企业所得税=20×25%×20%=1万
因为应纳税所得额是20万,按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核定应纳所得税税额
如果既不能准确核定应税收入也不能核定成本费用,适用核定应纳所得税税额的方法,这个比较简单,就是税务机关直接核定企业所得税税额。
企业所得税怎么样才能核定征收?一般来说,能够准确核算收入,但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的,可以按照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办法来核定征收,如果只能准确核算成本而又不能准确计算收入的,那么也可以也可以用成本利润率来进行核定征收。
一、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可以用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和核定定额征收两种。现在对企业核定定额征收办法一般不用,大部分按照核定应税所得率的办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按照企业的利润率来计算,主要是因为它的成本费用无法准确核算,或者无法取得有关发票,无法准确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的企业,可以使用该办法。
三、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应该向企业向税务机关进行申请,由税务机关审核可以采取这种办法,一般来说,一年一定,不得变更,但可以变更为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按照核定应税所得率来征收的企业,也应该按规定进行年度汇算清缴,每年的5月31日结束。
五、利润率,根据各行业税务机关有一个标准,在每年三月份以前申请的时候,在审批表上面会注明。
核定征收分为核定所得额和核定税额两种方式。
一、核定所得额。凡是能够核实收入或者核实成本、费用的纳税人、按照收入或成本、费用依照规定的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
1、按照收入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核定的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2、按照成本、费′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核定的成本、费用金额&pide;(1-应纳税所得率)×应纳税所得率
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对无法核实收入或者成本、费用的,参照当地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收入、费用核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
一、所谓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称谓是在增值税领域,其不适用于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所得税领域相应的称谓是小型微利企业和普通企业。
二、核定征收是指由于纳税人的会计账簿不健全,资料残缺难以查账或者其他原因难以准确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时,由税务机关采用合理的方法核定纳税人应纳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由于核定征收并不是根据企业的账簿资料计算得来,而是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并不健全的会计资料推断得出,因此其并不能保证核定结果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符,也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法律规定核定征收有明确的适用条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三、核定征收分为定率征收和定额征收两种:定率征收的全称是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就是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收入、费用及成本等要素,通过合理方法为纳税人确定一个具体的所得率。定率征收的适用情形是:
(一)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总额;
(二)能正确核算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收入总额;
(三)通过合理方法,能正确计算和推定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
核定所得率后,将其与纳税人的收入总额相乘,得出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再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纳税人适用的税率,就得出纳税人当月应当缴纳的所得税额。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纳税人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所得。纳税人当月应当缴纳的税额用公式表示:
企业当月应当缴纳的所得税额=当月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适用的税率(普通企业为25%,小微企业为20%,高新技术企业为15%)
或者企业当月应当缴纳的所得税额=当月成本费用总额/(1-应税所得率)*适用的税率
所谓定额征收是指由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情况直接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再用该数额乘以纳税人适用的税率,就是纳税人当月应当缴纳的税额。由于定率征收相对于定额征收而言,运用企业的会计资料更充分,推定的成分更少,其结果更趋于真实准确,因此定率征收优先于定额征收适用,也就是说,对企业进行核定征收时,应当优先适用定率征收,如果定率征收无法适用时,才能适用定额征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