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对人口影响_什么是人大代表

导读: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取消生育限制,取消生三孩子以上处罚。据黄细花分析,法国、俄罗斯和北欧国家鼓励生育之所以收效明显,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公民在生育和抚养孩子、妇女参加就业、平衡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享受福利补贴。更要提升中国的生育率需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实际上,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放开三胎政策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在持续下降之中。据统计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到1723万人。而到了2018年,全国出生人口降至1565万人,这还没有完,到了2019年,国内出生人口只有1100多万,人口出生率大幅下滑,会给未来国内劳动力受到巨大的影响。所以,黄细花要提升中国生育率,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另一方面,国内人口结构不合理,会导致我国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国内人口老龄化形势比较严峻,60岁以上的老人拥有2.4亿人。现在是年轻人口越来越少,90后要远比70、80后要少,而00后又比90后更少,新生人口的出生率越来越低,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未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谁来赡养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中国的养老体系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首先,本来养一胎都欠着银行房贷,养二胎、三胎那肯定要再弄套大一点的房子,而高房价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此外,养一胎还要付出大量的金钱,要养二胎三胎恐怕要付出更多的金钱,现代人养孩子不是多添一双筷子,而是要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支出,这是很多家庭承受不起的。
再者,养娃成本过高,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多养一个娃要付出至少40-50万的成本,一般家庭养一胎就不错了,再养二胎三胎,经济上负担不起。孩子的在娘胎就要受胎教、出生后又要受早教,以及学前教育,随之而来就是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给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一个娃的成本都在逐年上升,再多养几个娃,在国家政策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经济条件实在承受不了。
再次,现代人在养老观念上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本来家里再穷,也要多生几个孩子,这样老人以后有了子女在经济上的依靠,在生活上的照顾。而现在的年轻人群体,有了一份自己的职业,也有属于自己的养老保险,晚年生活也有充足的资金去养老,实在生活无法自理了,可以去养老院。所以,现代人对生养二胎三胎愿望并不强烈。
最后,生孩子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现代很多职场女性并不愿意再多养孩子,因为她们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要去做,如果一口气生好几个孩子,这些女性只能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而去照顾孩子,这是现代职场女性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事业越成功的都市女性,生育的愿望就越低。实际上,女性为了自己的事业,放弃多生养孩子,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比较多见的,人口出生率低下,也是发达国家的通病。
在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人们往往想尽办法要生二胎或三胎,即使罚款也要生下来。而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不想生育,即使政策放开,也完全没这个心思。他们有的因为经济方面,有的因为事业方面等原因。所以,要提高国民生育率的关键是要确保生育孩子的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没有因为在多生一胎之后的经济压力。另外,还要从女性怀孕至生育,从婴儿出生到读书受教育的各个阶段提供各种生活补贴,以及免费教育,这样才有可能将国内的低生育率慢慢恢复过来。
第一,经济原因
如果我家有矿,我就再要孩子。没有就不要费劲了。
现在孩子处处用钱,比如说我有个同事就两个孩子,都在私立幼儿园,一个学费就是3500,没有上任何辅导班,目前正在被老师嫌弃。另外一个孩子小点也是一样3500元一个月。这个同事工资也就是7000税后。他的好处是他不需要支付房贷和车贷,唯一就是要给车油费。他家里有车有房。
如果我同事税后有7k,这个是还没有算公积金和社保,加上那两个,他就是起码有9k了。他过得也算很艰难,反正就是在家蹭老,所以他之前有做过兼职的滴滴车,后来因为家里孩子还是小,他也要照顾孩子,才放弃了,现在还在找兼职。
第二、身体状况
现在根本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身体素质的问题。有些女性朋友 还很年轻,怀孕的时候已经是高危,糖尿病,各种问题,这些让孕产妇备有压力。比如说我吧,生了孩子以后,我现在觉得自己视力明显不行了,我觉得自己是有老花了。
所以这里奉劝各位女性朋友,一定要爱惜身体,不要一边怀孕一边忙着工作,不要看那么多电脑。
第三,社会发展
为什么社会需要劳动力,那是因为我们以前在农业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手干活,比如说种田和收割,就算你是地主家,也得有好几个兄弟去收租不是?
但是现在社会已经发展了,人工智能也在逐步的进步,还需要那么多人手去控制的工作吗?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
山东省还属于全国最敢生孩子的地区,我们单位属于可以完全执行病假、事假、年休假、产假、哺乳假的规范单位,即使是这样我们单位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没有生二胎。不过,由于过去生育意愿的控制,国家放开二胎以后,很多家庭还是陆续生了二孩。2019年新出生人口1465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胎次占比59.5%。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生了呢?
第一,年轻人普遍学历高,更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育率与学历水平成反比关系,越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越少。一方面长期的受教育经历,缩短了女性生育时间。另一方面,女性的职业发展与生意时间相冲突。一个985的女性博士生30多岁开始找工作,居然很多的单位都因为她没结过婚、没生孩子拒绝给她机会。
第二,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不希望被孩子缠住一辈子。
现在生养一个孩子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大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家长式教育,大量的家长时间要用来陪孩子做作业、监督孩子做作业、参与老师布置的学校任务,跟过去八九十年代老师家长一年开一次家长会的情况完全不同,现在一年至少要开四次。年轻人还要养车、养房,为父母养老,又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而且压力真的太大了。
第三,生养孩子负担重,生得起养不起也是重要的原因。
现在生养一个孩子,从怀孕各项检查到生产,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一般1万多元就够了。可是从孩子出生以后,奶粉、尿布、月嫂、保姆个个都需要花好多钱。孩子逐渐长大幼儿园入托难,私立幼儿园至少得一个家长的工资收入,双职工家庭一样很难。还有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午晚托管班,每年不给孩子花上几万,真的不好意思说你在养孩子。有老人帮忙看护,还能省不少的钱;像北上广深等房价较贵的地区,很多人就要好好考虑养孩子问题了。像深圳学位及其紧张,千万元一套的房子不一定入得了好学校。至于一个孩子还把家庭折腾的这样紧张,两个孩子呢?再生三孩呢?很多年轻人就感觉,生了孩子这一辈子就不在是为自己活着了。
我是两岁孩子的妈妈,目前就一个闺女,都在纠结要不要二胎,何况三胎,那是不可能生的。我不生,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孩子,而是为了生活,迫不得已的选择。
第一,老年人越来越放的开,不再给儿女带娃贡献余力的比比皆是。
现在都鼓励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倡导给儿女带孩子是情分,不给带孩子是本分。导致不给带孩子的老人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一部分年轻人就是想生孩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顾及养不过来,顾及没人帮衬。
第二,新一代父母追求养娃质量,不再追求生育数量。
在过去,农村生育热情极高,孩子多了保障又少,导致经济压力较大。在孩子成长得过程中,做父母的不得不奔走他乡打工赚钱,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也让孩子有了缺憾的童年。现在这部分当年的孩子,大多已经为人父母,不想让自己小时候受过的煎熬再重复在孩子身上,也是人之常情。
第三,社会舆论导向的矛盾倡导,让孩子母亲缺乏安全感。
专家说隔辈带娃的缺点太多,倡导妈妈自己带娃;专家又说全职妈妈是婚姻里最危险的选择;专家还说女性得经济独立,最好财务自由。说来说去,就没有一个完美方案能让女性放开胆子大胆生娃。
第四,社会回馈方向,实际上鼓励少生。
譬如正在领取独生子女费的八零后父母,譬如有可能实现的独生子女探亲假。养孩子的时候,生多了孩子的父母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大,操心受累一生辛苦,老来身体大多欠佳。生少了孩子的父母,从年轻就轻松从容,老来身体底子也好,社会还会因其子女少倾斜照顾。说两个现实的例子,我父母当年生育了三个,超生罚款不说,因为养育三个孩子,一直持续经济紧张。而我四叔生了一个孩子,一直经济从容,还买了养老保险,也享受着独生子女补贴。老两口生活惬意,月月有养老金可领不说,生病报销也多。反观我父母,当年经济紧张,没能跟随四叔买上养老保险,虽三个子女孝顺,可他们担心给孩子增加压力,小病小痛医院都不敢去。我一个女同事,儿子7岁,坚决不生二胎,生活惬意压力很小,另几个同事,拼了二胎,生活质量下降不说,有的为娃辞职,没了自我追求苦不堪言不说,指望孩子孝顺那和雾里看花也没什么两样。
第五,城镇化加剧,大家都想在城市扎根,农村出来的物质基础薄弱,经济压力太大,顾不上多生。
目前三四十岁的人,哪一个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左手房贷右手车贷,背上还驮着社会责任。这样的一群人,每个城市都不缺,苦苦挣扎的在城市扎根,多生孩子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非国家出台更多政策,譬如产假一年,譬如全日制全托,譬如小学上下学时间和当地通勤距离平衡。
最后,让我为国而战,我义不容辞,让我为国生娃,增加劳动力,很抱歉,我不想积极。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
对于人大代表提议放开三胎政策,同时表示我国劳动力不足,缓解劳动力,社长认为这个人大代表可以下课了,或许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一无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