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人无力偿还会坐牢吗_法院判决被执行人无力偿还怎么办

导读:
被告无力还款没必要申请执行根本就是被告一厢情愿的想法,原告缴纳诉讼费目的就在于强制执行被告,即使拿不到钱也会希望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让法院采取各种手段去惩戒被执行人。
当然,申请强制执行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院判决生效以后,当事人不主动申请执行,法院是不会主动联系让你去申请执行的,由于审判和执行分离,如果判决以后,当事人不上诉,判决就生效了,对于负责审判的法官而言,就可以顺利结案了。
在司法实践当中,很多被告并非真的无力偿还债务,有的可能私下已经转移财产,有的被告先打管辖权异议,接着上诉、再审,目的就在于拖延诉讼周期,在判决生效以前就把自己名下的财产转移到她人名下,由于原告的调查取证能力有限,可能就无法知晓上述事实。
肯定要申请强制执行,这个是原告的权利。
第一、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第一款“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的规定,从判决生效后二年内需要申请执行,否则法院将不保障该判决的执行了。
第二,判决的申请执行适用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也就是说只要申请了执行,即使无力偿还,那么该执行都是有效的,也许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对方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以中止执行,但是只要一旦发现对方有财产,可以随时申请恢复强制执行。
第三、现在很多人通过转移财产的方式去规避债务,不一定真的是无财产,申请强制执行后,对方会被纳入失信名单,会给其带来一定的麻烦,也许他就会还钱了。
首先,判决生效后,在两年内应当向法院申请执行,逾期申请执行,虽然法院可以受理,但执行中被执行人如果以超过申请期限抗辩的话,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就失去了强制执行的权利!而你申请执行后,从法律上讲就使生效裁判永远确定了强制执行的效力!
其次,被执行人有没有履行能力,权利人可能看到的是假象,通过申请执行,法院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查实是否有履行能力。
再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给被执行人机会,有利于被执行人自觉主动履行。法院对于无履行能力的可以终止本次执行程序,但确保了执行效力,在被执行人有财产时可以随时申请执行。
最后,申请强制执行,限制了不讲诚信的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因为,在执行中转移财产构成犯罪,而没有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追究刑事责任艰难,这也有助于提高执行效果。
执行不能不是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借口,执行不能也不要不申请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判决生效后,提起强制执行的时间为2年,也就是说在这两年内,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法律就不再予以保护,也就是说,你拿着的只是一张没有什么用的判决书。
2年内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这个时间不短,如果觉得被告没有偿还能力而放弃执行,那也是对自己的权利一种处分。
但是,现阶段被告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不意味着将来被告也没有偿还能力,万一2年后被告有了偿还能力,而原告没有在合法的时间提出强制执行,那么就意味着即便被告有钱了,也可以不用还了。
提出强制执行,只是在法律上走程序,执行局可以对对方列入失信人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即便最终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就先终本执行,等什么时候有了财产可以继续执行,那也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期限,如果你不申请强制执行,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权利了。
无论对方有没有钱,一定要去申请执行。因为民诉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如果在两年内不申请执行,那么法院就不在帮你强制执行了,只能你自己拿着判决书想办法。
1.为什么一定要申请执行
你去法院打官司,为了什么?还不是想依靠国家强制力,拿回原本属于你的东西。那么法院的国家强制力体现在哪?最根本的就是强制执行!所以,打赢了官司不是目的,执行到了败诉方的财物才是目的。
而这个强制执行是有期限限制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9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这个期限就跟诉讼时效的概念差不多,你不主动来申请,我不会主动帮你执行,必须你要求我帮你执行,我才会被动去执行。也就是官司胜诉了,必须在2年内申请执行,如果不申请,2年之后你再想去申请执行,人家就不受理的。
所以,一定要在官司胜诉后的2年内,去申请执行!
2.对方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为什么还要申请?
下面回答比较关键的问题,因为申请执行,必须申请人先垫付一部分执行费用,这个费用虽然是申请执行人垫付的,但最后还是会算到被执行人头上。如果被执行人没有财产,那申请人的执行费会不会白花了?
其一,被执行人有没有财产,你是凭何得知的?法院通过银行、车管局、房地产中心、工商税务等部门,可以全面查清楚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你作为个体,有法院这种手段吗?你能非常肯定确定对方没有财产吗?
所以保险起见,去申请执行,让法院去查个底朝天。
其二,如果被执行人确实确实没有资产,你也十分确定,那么还是建议你去申请执行。因为他现在没有资产,不代表以后没有。如果他现在没有资产,法院的执行局会做一个执行终本,也就是暂时终结此次执行,如果被执行人以后有资产了,你随时都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所以,即使被执行人真的没有钱,也是要去申请执行的。
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判决书生效日起,原告在二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那么作为原告一定要利用好手中的强制执行权利,大部分人起诉,当判决书生效后,看不到欠款人还款,就立刻申请强制执行,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下面我将里面具体有什么情况,阐述下。
如果欠款人有能力还款
1、,原告就没有必要起诉,因为原告也清楚,一旦起诉,就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前面的钱没有要回来,后面又搭了钱,既然已经起诉了,就要给被告点时间,让他去赚钱,原告胜诉后,慢慢暗中调查被告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如果确认被告真的有还款能力,且被告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是时间一定不要超过二年,否则会失去法律时效。
如果原告在未起诉前
2、,对欠款人进行追债过程中,确实发现,欠款人是有还款能力的,就是不给,这个时候,原告起诉前,一定要进行诉前保全欠款人的财产,然后在判决书生效后,看不到前欠款人还款,原告可以立即申请强制执行,这样不给欠款人反应时间,立即对他名下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拍卖,冻结等措施。
原告起诉欠款人前
3、,一定要把欠款人的底细全部了解下,到底是真有钱,还是没有钱,真有能力,还是装的没有能力,而且在准备起诉前,做好诉前保全他的财产和银行账户,同时还要暗中调查取证欠款人的资产证据,在法庭陈述中,把这个加进去,对自己以后强制执行欠款人,留下有利证据。
总结下,目前中国民间结款逾期已经大面积爆发,很多人受疫情影响,受市场影响,大部分都无法偿还欠款,真到了全面欠款爆发期了,因此作为原告一定要早起诉,早执行,早点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先说结论,不论对方有无还款能力,建议都要申请强制执行。
一、申请强制执行是有期限要求的,如逾期申请强制执行,可能影响后续申请。
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一般是从法院判决书确认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开始起算。法院判决书通常也会附执行期限方面的提示。
截自某判决书
如果超过申请执行期限还能不能申请强制执行?实务中不同法院可能理解不同,不排除直接在申请执行时就因超期被立案庭打回来。因此,与其想申请时再费口舌,不如在符合申请条件时,直接递个申请,有没有效果另说。
二、申请执行可以借助法院的力量去查询对方财产,也能给对方施压。
实务中确实存在部分债务人没有还款能力的情形,但也客观存在债务人名下财产是否查询彻底、何时有还款能力、是否存在恶意制造还款不能等问题。
1、法院查询他人名下财产的能力天然优于律师,更优于债权人自身。
执行难是个顽疾,虽然目前执行困境犹在,但相比过往,还是有肉眼可见的进步。在有生效法律文书作为执行依据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利用系统来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所有财产,比债权人单纯的“我了解/听说”会更实际,也会更全面。
2、债务人一时的没有财产,不代表未来也没有财产。
法院在执行程序开始时会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通常在裁定终本前也会再查询一次。后续如有新情况,也有可能再次启动查询。
3、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可以给被执行人造成一定压力。
做生意想贷款、想买某些奢侈用品、孩子想就读好学校……如果债务人有这些需求,前述措施就是一道坎,想越过去,债务人就得找债权人好好聊聊还款的事。而这些坎的设置,需要债权人先递一纸执行申请书启动执行程序。
如果债权人有了解到对方表面上没钱,实际上品质生活一点没落,或者有事先转移财产等行为,可以反馈给法院。实务当中有的是被执行人听说法院要拘留立马就有钱还的例子。
三、之前已经为诉讼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不申请强制执行就白费前面的努力了。
若非无可奈何,相信大家也不想去法院起诉,毕竟诉讼是有成本的——耗时耗力还耗钱。既然选择了诉讼,投入了成本,都拿到生效文书了,不去申请执行就有些浪费前面的投入了。
何况启动申请执行并没有什么成本——除了耗一些写文书、打印材料的钱,连申请执行的费用都没有。
要是生活中所有的老赖都能一有钱就还,那的确没必要申请强制执行了!强制执行就是为了这些欠债不还的老赖量身定做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