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可以裁员吗_疫情期间公司裁员应该怎么赔偿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3771人收看
导读:
疫情期间,企业应该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有些公司做出了裁员的举措,但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虽然公司在疫情期间举步维艰,公司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向金融机构,财政机构,反应企业遇到的危机,通过这些措施,缓解企业遇到的压力,同时尽量保证稳就业,可以适当降低员工薪水,做到不裁员,促进稳定,这才是积极举措!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面临着困境,有的企业想通过裁员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那么在疫情期间,企业能否进行裁员呢?按照人社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20〕5号)》规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还有一下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通过以上的两条我们可以解读如下:正常生产的企业在此期间不可以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即不可以裁员。

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通俗点说就是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的亏损企业,是可以裁员的,但是在此期间,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同时国务院已经在2月18日召开会议,对企业有了很多的扶持政策,一是减免社会保险费,二是缓交住房公积金,三是促进就业。国务院各部门会相继制定具体的意见,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出台有关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所以在此期间,企业自身要积极应对困难,共克时艰,力争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关于疫情期间公司可以裁员吗?这个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可能有些小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选择了裁员。这是可以的。当然也要根据法律程序来执行,比如:提前30天通知员工,根据劳动发进行补偿等。
其次,在这次疫情当中也凸显了很多行业的优势,比如:电商、在线教育、大健康等行业,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对未来有更多的规划和想法。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这期间进行充电学习,多看书,书中可以找到很多答案。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也许有意外的收获。

拥抱波动性、不确定性、生活永远充满着给你带来进步的机会及挑战,无论是好是坏,都要学会从中受益!

不可以哦!疫情期间,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否则将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责任。 在当前情况下,即使因疫情原因导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员,仍然不建议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如果有被裁员风险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裁员的方式有很多种,协商一致解除法律并不禁止你情我愿,如果公司的单方解除,要看公司运用到什么样的法律依据,如果走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规定的经济性裁员法律是不建议的,劳动部的文件明确规定,在疫情期间,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主要针对该种情形

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可以裁员的,但企业可以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相关通知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二、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三、因受疫情影响造成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难以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的,可相应顺延审理期限。

四、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不在了,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继续存在的国企,肯定不能裁员。

私企可以申请政策支持。中小微,用了最少的资源,解决了最多的就业人口,政策支持和就业人员数量挂钩,解决的越多,力度越大,直至税费全免。就业人员,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费,在消费环节收税费。另外,真的要逐步大力减少吃税费的人口。真心养不起。

按国家有关规定是不可以裁员的,只是针对有规模的公司,像私企个体户就看老板怎么说了

按照法律来讲,公司在疫情期间是不可以裁员的,这样的做法属于不合理不合法的。在这个肺炎疫情期间,有很多的小企业因为长时间不能复工生产,也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于是很多企业采取经济性裁员,甚至破产清算的方式防止扩大损失。但是,在疫情期间企业单方面辞退员工一般都是不合法的。如果企业确实出现生产经营上的困境,需要裁员来减轻压力时,也必须事先和员工沟通好,给被裁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企业在疫情期间没有收入还要支出费用,裁员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企业盈利必须要有人,但非常时期减负保持存活下来也不容易,如果遇到企业减员,可以先考虑停薪留职处理看看。

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可以裁员的,但企业可以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相关通知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二、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三、因受疫情影响造成当事人不能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难以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的,可相应顺延审理期限。

四、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不可以借此裁员,但是HR可能会拿仍在试用期内员工或合同即将到期员工下手。

没有法律规定疫情期间不能裁员,在疫情期间裁员也是公司没办法的选择,没有收入只有支出,但也不排除有些无良企业以疫情为借口裁员。但我觉得只要是想把公司做大做强的公司就不会再疫情期间裁员,疫情期间正是凝聚企业精神文化的时候。像黄晓明给员工因为疫情要辞职的时候,他会的微信,我想只要是他的员工就会在疫情结束后更加努力的工作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