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签试用期协议合法妈妈_父母口头协议有效吗

导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所以从法律角度来说是有法律效力的口头协议,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内容不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2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及第三方利益;3.不得以欺骗、胁迫手段签订合同;4.签订合同主体需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力;5意思表述清晰,代表双方真实意图。
但是口头协议发生纠纷时,举证显得尤为重要
最好录音、有证人(最好考察证人诚信等人品)、录像等作为口头证据,不然到时发生纠纷时,举证就是关键,尤其对于利益受损方来说。
我们印象中,订合同是这样的:
毕竟黑纸白字才让人放心,不然起了纠纷也说不清楚了。书面合同有效,但口头约定呢?
除了有些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外,口头形式也是法律许可嘀。
来看《合同法》是怎么规定的。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也就是说,除了法律硬性规定(如担保合同、建筑工程合同,知识产权权利转让合同、劳动合同等)或两个人约好要书面合同之外,法律是不排除以口头形式订立合同的。
而且,即使法律要求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为书面订立,但一方履行主要义务了,这样的合同也是成立的(法律依据:第三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所以,正所谓一诺千金,口头谈合同时,千万不要满嘴跑火车,因为,口头也会产生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约定人达成共识,并且都承认的基础上,具有法律效力!但一旦有了纠纷,获利一方肯定不会承认之前的约定的!即便是有证人证词,也未必获得法院支持!
但这类官司,一般都是调解为主,也可能由于缺乏证据,法院不予立案!
第一,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不得以口头来约定。这类合同包括:一般的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转让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担保合同、信托合同、民用航空器买卖、劳动合同等。这类合同,除非是双方自觉履行,否则,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而未采用的话,是合同不成立。
第二,即使可以采用口头约定,口头协议也存在难以取证、难以留痕的问题,或者需要其他佐证,才能构成完整的证据链,不像书面合同那样,具有直接的证明力。因此,建议除非情况紧急,任何合同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