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人怕起诉吗_欠钱不还起诉真的有用吗

导读:
欠款不还起诉是否有用,如何起诉,胜诉后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问题的三个不同阶段,下面我来具体给你进行解答。
一、欠款不还起诉是否有用
明确:作为债权人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没有及时偿还欠款,应该及时起诉,及时起诉、及时起诉,重要的话说三遍!起诉后你可以享受一下法律保护:
省去了时刻关系诉讼时效的问题。法律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欠款不还,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欠款到期后三年内,不进行追偿,就有肯定丧失胜诉权,简而言之就是法律层面已经不支持你索要欠款的合法权益了。因此,就诉讼时效来说,及时起诉非常必要。
省去了一直保存相关证据的苦恼。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想要获得胜诉,必须有相关证据进行支持,借贷关系中,一般都会出具借据等纸质证据,纸质证据不易保存且容易丢失,及时起诉后,相关证据及时递交法院,由法院出具胜诉裁判文书,即使文书丢失也可及时到法院补办。因此,就证据保存来看,及时起诉是非常必要的。
二、该如何起诉的问题
写诉状(如果不会写可以到我文章里看,里面有以民间借贷为例,详细的诉状写作方法),特别提醒起诉时必须明确只知道被告人姓名,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
准备好身份证复印件、证据原件或复印件到所在地法院立案大厅进行立案。
等待开庭审理。
三、获得胜诉判决书后应该干些什么
获得胜诉后,仅仅完成了催要欠款法律程序的一半,是否能够拿到欠款,还要看欠款人在判决生效前或生效后的实际行动,如果在审判阶段没有协商成功,那么在裁判文书生效后,及时到法院立执行案件,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法律规定,申请执行的时效为2年,这就是说,虽然你获得了胜诉判决,但是在2年内没有立执行案件,那么,通过法律强制执行也是不被支持的了。
你好,作为一名律师,处理过形形色色的欠款纠纷。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起诉有用吗?今天就详细的说道说道。
第一步,看下自己证据是否充分,比如欠条或借条,银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等,是否都有。如果缺乏关键证据,在起诉之前想办法补救,不要盲目起诉。一旦起诉了,再想让对方配合你补强证据就很难了。
第二步,看看是否过诉讼时效。现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己可以算算时间,最好在诉讼时效届满之前起诉。如果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想办法找对方出具还款计划,承诺书或者重新出具欠条。
第三步,收集对方的财产线索。这一步主要是为执行准备的。前两步都准备好了,你在诉讼中就立于不败之地,就得考虑是否能执行到钱了。若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或跑路迹象,在对方转移财产之前,得赶紧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若对方早已跑路,也没有财产,诉讼时效也快到了,这时你得做抉择了。因为起诉了,即使赢了,也执行不到钱。自己还得花诉讼费、律师费。若不起诉,过了诉讼时效,后面再起诉,败诉风险很高。所以你得权衡利弊。
目前法院的执行力度还是可以的,查封银行账户,列入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等等,还是有一定保障的。当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方实在没财产,那也没办法,只能慢慢执行。
欠款不还,必须起诉,只有通过法律程序才能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一、 起诉的作用:
1、可使诉讼时效中断。我国法律规定普通债权债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即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内不主张权利就会丧失法律保护的权利,即使起诉也有可能丧失胜诉权。所以债权人要积极起诉,通过起诉使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起算。
2、通过诉讼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债务人财产进行有效查控,最大化的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起诉后,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对欠款人的个人名下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以保证案件审理后得以顺利执行,最大化的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3、即使起诉后债权人无任何财产履行或者下落不明,致使债权人欠款不能收回,但是通过起诉,法院判决,使债权人的债权通过国家法律以判决形式固定下来,受国家法律强制力得以保护。判决生效后,债权人通过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在任何时候,在债务人有财产时,进行强制执行执行。
二、如何起诉
起诉所需材料1、两份以上起诉状;2、借条及其他能证明借款事实的证据:3、个人身份证复印件;4、法院按借款标的收取一定的诉讼费用。5、上述材料准备齐全后可以去被告户籍所在地或者其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或者债务履行地法院进行起诉,如果借条有特殊约定,从约定。
您好,对于欠款不还起诉是否有用的问题,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给出的解答是:如果债务人欠款不还,债权人应该尽快起诉,采取保全措施,避免债务人将财产转移,所以出现欠款不还,沟通无果的情况,起诉是必须且有作用的!
当欠款纠纷无法协商时,我们该不该起诉?怎么起诉?如果借款的期限满了,催促了还没有偿还欠款的,那么借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出借人在起诉时要注意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超过二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
欠款不还经过协商、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应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诉讼,以法律为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是可行,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欠款不还有些债务人是在合约逾期,而当下没有经济能力依期还款,但有些人却釆用逃避不承认欠款的,俗称“老赖”。这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非常必要;特别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债权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具体时效是以债权人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的。
在追讨欠款走法律程序时,为保证胜诉,及胜诉后并有足额的偿还,对欠款人的财产状况进行一个调查摸底,有了第一手材料以备法院立案。
1、起草起诉状,准备债权、债务人双方的身分材料,准备证据等。
2、起诉前要提交财保全申请,避免债务人故意对财产进行转移,所提供的保全申请应列明债务人的财产,就是财产清单,财产保全担保等,立案时并进行财产查封。
3、法院经审理,胜诉判决生效。
4、是胜诉后对判决的申请执行,申请强制执行,自然形式对债务人有关的限制。如限制出境、高消费、或拘留。
出借人以书面形式起诉时,起诉状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第一,原告与被告的基本情况(即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及住所等。写明被告的基本情况,目的在于明确被告的身份。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
第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即原告希望人民法院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第三,证据材料及其来源。
谁主张谁举证,原告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以证明借贷事实为真,并标明这些证据材料是怎么来的。因客观原因无法收集到的相关证据,可以只写明该证据的线索。有证人的,载明证人的姓名和住所,证人可以是订立借款合同时的在场见证人。
第四,人民法院名称、具状人签名或盖章及具状时间。
这部分写在起诉状的末尾。
起诉状中不得有谩骂他人和人身攻击等词汇,如果出现不雅之言的,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原告修改后再提起诉讼。
经历多了,我还是认为打官司很有用,不打官司你更无助。理由如下:
1,打官司可以给对方很大压力。中国人还是不喜欢当被告的。有些官司,你不打之前像个龟儿子,人家是大爷,懒得理你。一旦起诉,对方马上就不一样了,着急还钱。对于有些人和有些单位,还不用打官司,发个律师函就管用。十几年前,我还刚入道的时候,发了一个律师函,收了三百万。你说管用不h管用。
2,打官司可以查封对方资产,土地,房产,账户,应收款,这些查封可以迫使对方重视你。兵法讲,攻其必救,他不付钱,影响就大了。前些年我查封了一块地收回了六千万,你说有用没用。
3,就算查封不到资产,你一旦诉讼,网络上会有公开信息,会影响他的信用,正常的人和企业都着急。你说管用不管用。
4, 打官司你可以执行他,查封拍卖资产,包括他的应收款都可以冻结执行,还可以拉入失信黑名单。法院通过这些执行了很多款。我的客户通过诉讼执行几百万几百万的收回来,你说有用没用。
5,就算你所有办法用完了还是没收回来,但是案子排在那里啊,随时发现财产随时执行。总比你案子放在那里过了时效好吧。我有个客户,十多年的案子了过来找我执行,如果不是已经立案执行了,十多年谁还理你啊。
6, 随着法院的权威越来越大,执行措施越来越健全,信用体系越来越完善,打官司的效果只能越来越好。
请注意以下几点:
1、催要欠款,最好采取法律手段,不要委托要帐公司。委托要帐公司利益是难以保障的;
2、对于到期欠债不还的,建议尽快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一旦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3、胜诉之后,如果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5、另外他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他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他会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6、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7、《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款。
债务的有效期指的就是诉讼时效,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两年。去法院起诉需要携带原告身份证,欠条,诉讼状去法院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七章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