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对离婚案件的审判标准_单方面想要离婚怎么走法律程序?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1来源:律总管679人收看
导读:
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但是,起诉离婚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 有明确的被告;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③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④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有满足这四个条件,法院才能受理诉讼请求。

虽然在我国结婚自由,离婚也是自由的,双方协商一致,完全可以自己去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但是如果想要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必须要符合法定的婚姻解除条件。人民法院判决离婚,一般要确认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否则如果另一方不同意离婚,一般人民法院会判决不准离婚。

哪些属于感情破裂的证据?

1、重婚或者有配偶与他人同居;

2、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了;

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标准一般为:婚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累积的财产。主要包括: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者赠予所得的财产,但遗赠或者赠与合同中明确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如果没有感情破裂的证据怎么办?

如果第一次起诉离婚,没有感情破裂的证据,另一方又不同意离婚,人民法院一般都不会判决准予离婚的。

这时你只能再等6个月。第一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之后,你等6个月之后才能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而第二次提出离婚,即使不符合法定的离婚条件,人民法院在很大概率的情形下,也会判决准予离婚。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纯粹手打、实属不易,喜欢可以点击关注。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离婚的,是可以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的。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同意离婚,另外一方只有聘请律师通过法院诉讼离婚,诉讼离婚是强制离婚,不需要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那么,诉讼离婚的程序是怎样的呢?

一、起诉

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但是,起诉离婚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 有明确的被告;②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③原告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④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这有满足这四个条件,法院才能受理诉讼请求。

二、审理

对于满足起诉条件的案件,法院受理后进行审理程序,对离婚案件的审理,包括这三个步骤:

1、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

2、调解。人起诉离婚的,不会第一时间就判决离婚,法院会对当事人进行婚姻调节,只有调节不成的,才能进入判决程序。调节是为了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达成离婚或和好的协议。

3、开庭审理。对于调解不成的,法院即进行开庭审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开庭日期。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三、判决

根据庭审情况,应当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后,即行宣判。人民法院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即发判决书。

四,这五种情况可以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伤钱伤感情、还会伤害家庭,所以很多夫妻都会选择协议离婚,但是,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可以采用诉讼离婚的方式:①一方有家暴行为,虐待家庭成员:②夫妻感情破裂;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④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⑤其他恶习屡教不改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