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如何处理_如何解决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2374人收看
导读: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趋势,国家也在积极扶持与养老相关的产业,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如果是孤寡老人的话,政府肯定是会给予一定的照顾跟补助的,但如果是有子有女的话,那赡养老人的问题只能是“自扫门前雪”,自己的子女赡养自己家的老人,别无他法。

据我了解的,对于农村的一些孤寡老人,当地的村委会跟地方政府都是可以申报五保户的,如果有耕地,村里还会组织人帮忙耕种、收割,如果自己不想耕种,还可以转包给村里人。所以,结合国家的补助, 以及耕地的收入,虽然过不上什么舒心的生活,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绝对不是问题。

但话说回来,既然说到了养老、赡养老人问题,如果没有子女,这是整个社会以及国家应该关心的问题,但如果子女健在,且身体健康,又有独立的生活能力,那么赡养老人、养老的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和负责的不应该是他们的子女么?难道自己的子女不打算赡养自己的父母了?反过来要求国家帮忙赡养?

更让我不理解的是,大多数人都在纠结“老了”以后怎么办?那年轻的时候都在干什么?我在农村生活那么多年,除却那些遭逢大难致贫的家庭,还真没见过几个勤快家庭能揭不开锅的,他们日子过得虽然精打细算,但每年都会有些结余,如果积攒下来,不说老了丰衣足食,但绝对不会担心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

所以,赡养老人不要指望国家,也不能仅靠子女,养老问题还是要靠自己想办法。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也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然而,近几年,因不赡养老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在农村却呈上升趋势。原因大致有:1.农村中部分赡养人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较差,漠视对老人的赡养义务。由于农村老人大多无固定收入,因此,有些人把老人当作家庭负担,认为老人吃、住、病都要花钱,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2.农村子女多,相互推诿扯皮,各不承担责任和义务。3.受旧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农村老人往往只将儿子作为赡养义务人,而忽视了女儿的赡养义务,造成子女间籍口拒绝承担过多赡养义务。4子女长年外出务工,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较以往增多,对家中老年人没有妥善安置。5由于赡养人自身家庭负担较重,生活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赡养老人上不承担自已应尽的赡养义务。

针对这些现象,应该1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营造人人都关爱老人的社会道德风尚。彻底铲除不赡养老人的土壤。2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赡养老人的法律意识。3健全农村保障机制,将更多的老年人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养老保险。4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化解因赡养引起的矛盾纠纷。

大家好,我是天骋农人,很高兴能看见这个问题,我也就不谈大道理了,就说下自己的所感所发吧!

中国几千年,在过去为什么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是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影响,因为农耕文化主要都是体力劳动,然后加上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文化影响,当然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养老问题,可以说在最近几年之前农村的老人基本没有靠国家负担,都是靠自己的子女养老。过去还有一句话叫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所以养老送终的任务就落到儿子的身上,不论钱财多少,老人老了诸多不便,总要人照顾,所以这个任务除了自己的子女别人也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所以哪怕是现在,国家对于农村养老问题也是改善了很多,但是杯水车薪,很多关键的养老问题还是落到子女身上,所以农村的无论如何无论多少无论男女,要生孩子,因为农村养老问题至少二十年还得农村人子女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如何处理,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也是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我曾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题主提到农村老人赡养问题,我想应该是指60岁以上或者说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在我们老家,对这些农村老人赡养问题有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居家养老。对于老人有儿有女的,一般都是由子女负责养老。这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您养我小,我养您老,天经地义。好像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国家提倡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到了60岁以后,按月发放养老金。我一个亲戚今年62岁,现在每月领140元。他说当时交的多现在就领的多。

二是对于无儿无女的农村老人,符合五保户供养条件的,都是集中在政府办的养老院享受集中免费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切都由政府包了。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达到一定年龄还有这高龄补贴。条件好一点的,子女又有资金来源但忙于工作无人照顾的,就由子女出钱将老人送到条件较好的敬老院和社会办托老院养老。

三是抱团养老。就是对身体好,又不愿意到养老院和敬老院去的老人,他们自愿组织几个老人在一个地方集中生活,或相互照顾或雇请保育员。这样一是大家都是同村同组的,彼此熟悉了解,二是性格、生活习惯相同。三是可以相互照顾。

凭着我在农村工作和有农村的亲戚,现在的60岁左右的老人由于国家政策好,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积蓄,不至于揭不开锅。生活还是可以的。只是生活的质量不是很高而已。

所以,老人赡养问题首先还是要靠自己和家人想办法,解决养老问题,不要完全指望国家。

我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村老人瞻养问题如何处理,愿意谈谈自已的看法。但这个话题很大,也很沉重,涉及面广,解决起来也很难,我最近正在考虑专门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如有兴趣,敬请期待,今天只简单回答一下。

一,在现阶段农村老人养老主要是居家养老为主。由于农村老人多,除五保户和个别确实困难家庭的老人能够入住公办敬老院,极少数子女经济条件好的老人进入社会办托老院养老,大部分还是居家养老为主。

二、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根据农村和老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独自居住的居家养老。这段时间,老人的身体还好,生活能够自理,这个时段老人不愿和孩子住在一起,单独居住比较清静自由,生活来源为养老金,还可以打点零工收入,逢年过节孩子看望一下,多少带些米面油生活必需品,多少给点线,父母和孩子各自安好,赡养的问题很好解决,这也是农村老人最向往的日子,也是农村老人最幸福的时候。第二个时段依靠孩子居家养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越来越差,日常生活起居需要孩子的照顾,这个时候就开始进入依靠孩子照顾的居家养老时段。

三,依靠孩子的居家养老时段,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有几种模式:

1,几个子女中其中一个,可以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家庭居住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对好些,夫妇二人思想开明,比较孝顺,主动把老人接到家里,长期居住,精心照顾,其他子女无须出钱出力,只需逢年过节前往探望就行,大家相安无事,其乐融融,老人生活幸福。

2,几个子女中有忙有闲的,有穷有富的,但让谁独立承担赡养老人都有一定难处,通过协商拿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大家共同出钱让其中一个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大项开支共同承担,这样老人可以长期在一个孩子家居住,生活相对稳它。

3,几个子女谁都不想长期伺候,老人只能在几个孩子家轮流吃住,生活的好不好另当别论,不管怎么样,最起码可以有饭吃有房住。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的老人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既不出钱也不出力,有的长期外出,没有人赡养老人,老人实在艰难,被逼无奈找乡村反咉,有时间问题没解决反而招来责骂。有的老人索性不再依靠子女,自己艰难度日,孤独终老,慢慢的老人对生活感到绝望,自寻短见的大有人在。

四,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赡养老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解决。

1,国家要逐步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标准,鼓励居家养老,同时鼓励农村大力发展社会化托老院,引导老人入住养老,以减轻子女们的负担。

2,相关部门要大力弘扬爱老孝老的光荣传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同时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在农村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社会氛围。

3,做子女的要尽义务。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子女一定要主动履行自己赡养老人的义务,既是法律的的规定,也是做人的本份,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在最后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农村人总结出的几句话,虽说不上是至理名言,也颇有几分道理。

1,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子女穷富,但富了比穷了强。

2,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子女多少,多了不一定比少了好。

3,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儿子和女儿,大部分女儿比儿子强。

4,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儿子和女儿,关键是看儿媳和女婿,儿子好不如儿媳好,女儿好不如女婿好。

5,百日床前无孝子,但在病房或病床前照顾老人的时间女儿要比儿子儿媳多。

6,幸福的老人总是相似的,子女们孝顺,不幸福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但子女们不孝是其中的重点。

在我的家乡山区农村、60岁以上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个年令出外打工没有要,城里高费用生活无法维计,只能回到农村继续重新干起繁重的农活。每年把生产下的农付产品供给儿女食用。虽然儿女要打工,要供孩子在城里上学,但农忙时也不能回帮助,(回家车费,务农工费用也不花算)。我是照相人关注农民养老十几年了,农村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我建议(1)干部职工有退休制度,农民多大年令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国家能否能出台法律规定?(2)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新的养老政策指出:“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多形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改善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服务。”(3)农民之间宣传抱团养老的经验。

农村的养老问题分为两种,有子女的自己还能种地的自己在家生活。不能种地的有老年补贴加社保儿女出部分可以混下去,无子女孤寡由政府供养。

这事农村确实有,不过只是个别人。为什么说人口素质要提高,从小教育是关键。要得人口质量好,优生优育更重要。这类人大多都是60一70年代的中年人,有的将要步入老年人。这类人读书稀少劳动多。基本是有儿有女有孙子,就是不养老年人。

因为他们的年代,虽说普及七年制,但也有不少不读几天就回家。从小就在生产队里挣工份,一直想得多挣些。思想基本没扩展,一心想的就是小圈圈。

特别是女方成家之后过日子,常与公婆把㗎吵。不是你看的不公,就是你没有给我看孩子,没有大事全是家务事,不用说你就是不停嘴,一天你也说不完。最后婆媳都伤心,谁见谁也都恶心。农村家务诸事多的是,全是没钱作的怪。

这种情况只要村里干部做工作,先谈家务再调解,政策法律都讲到,人心都是肉长的,工作到位肯定行。

年轻人也有不养老的,他们对自己的父母照顾的很周到,就是对他人父母不照顾。这样的人,人随年轻心眼小,讨些小利真高兴,吃点亏计心理。这类人必定人年轻,说服教育准能行。

其于就是五保和残疾人,国家每年都照顾。各乡各镇都有养老院,自愿到养老院度晚年。

最好村里也有养老院,老人就村养老好处多。无儿无女不要说,自有养老院里照顾他。有儿有女也可去,顶多出些生活费。谁家逢事都可送,方便群众解众难。这样不论谁家遇了事,都能脱身去办事。时时、事事多和协,和协社会才能大发展。

当今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赡养老人的问题也就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仅仅靠60岁以上的哪些补助,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济无事。目前,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打工,所以,大部分农村人为了生活,还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那么怎么处理老人的问题呢?这也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大部分老人,只要自己能自理,是不会麻烦自己的儿女的,可哪些无法自理的老人怎么办?如果条件好些的,就送敬老院。儿女出点钱,也能省出时间出去打工,可有的条件不允许,老人又不想去,只好让妇女在家照顾老人,这样家庭收入也会相应的少了,经济也越来越赶不上别人,可又没办法。因为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好好赡养老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一生,我们无以回报,只有好好的陪他们变老。但愿我们每个老人都能有个快乐的老年。

农村的一般都是和老人住在一起,也有住在外面的(外面买房),日常生活与饮食区别不大,老人为孩子们付出一辈子也不求什么回报,孩子们最大的回报就是守候在老人身边,平淡的生活,一顿家常饭,和老人聊聊天,照顾好老人的衣食住行! 最简单的话: 您养我小,我养您老!!!

虽然我是农村人,可离开太久了,现今农村的养老好像和以前不一样,我这个年龄70后,对父母的养老基本是这样。

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普遍多,养老由兄弟几个承担,父母把最后的财产,其实也没什么产,只有两间土房,十几亩地交给那个儿子,那个儿子负责养老,当然其它兄弟也会,只是主要由和父母住一起的儿子负责,闺女不负责养老,因为分家财闺女𣎴会参与。

如今农村的养老有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年轻人都外出,不会和我们一样在家陪着父母,一年甚至几年都不回来,而农村的老人又没有退休金,子女又不在身边,完全靠自己,真的很难,这也是如今农村的一大问题。

前几年,我们內蒙古自治区为了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在全区建设″辛福互助院″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每个乡镇根据人口多少,建多个辛福互助院,让老年人集中住在一个大院,院里配套有小卖部,医疗室,娱乐室,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老年人免费入住,只要你有当地户口,年满50岁,都可入住。

你们认可这样的养老吗?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农村老人比城市老人赡养问题更加困难,农村老人生活条件差,有养老保险的极少。生活没有来源,完全靠子女养老。大部分老人只是生活有保障,不会挨饿受冻,但在精神和感情方面完全没有得到满足!个人认为,赡养老人不是简单的不饿着不冻着就行,更应该多花时间去陪陪自己的父母,使他们在感情得到慰籍,愉快的度过晚年。我们也即将老去,希望我们都能愉快的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关于农村养老们问题,是一个老问题。

农民在农村靠土地生存,几十年如一日,家里地里,不停的耕耘着。他们生产的粮食蔬菜为社会提供了动力,让人们摆脱了饥饿,使全社会生活稳定,无忧无虑的生活着。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道道皱纹爬上他们的脸庞,慢慢地他们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们的生活有谁负责,谁来赡养?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没有儿女的老人五保户实行全包,创办敬老院,使孤寡老人老人老有所养,过上了幸福生活。对年过60岁的农民发放几十元钱的养老金,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

但是,区区几十元钱对于当前物价高,看病贵的局面只是杯水车薪。靠儿女扶养,现在经过计划生育,一般家庭只有一两个子女,而且都为自己的生计奔波着,很少在家。况切现在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每家都有2一4个,再加上女方家庭可能还要多。

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没有退休金,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热议,说60以上老人年轻时为国家交公粮挖河修路,国家应该给农民发500一600元养老金,甚至说河南某地方己经发放等等。

我认为:国家应该给农民发放养老金,但不是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发展了,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现在国家给每个60岁农民每月拿出600元,全国60岁老人至少几个亿吧。这就给国家造成很大困难。国家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国家可以根据财力逐渐增加对农民的养老补贴,在各个阶层成立养老基金会,发动社会人士慕捐,筹建收费低的农村养老院,让不能自理的农民住得起,让农民子女负担得起。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