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老人的赡养问题_老人得不到合理赡养怎么办

导读:
个人认为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儿女的责任 ,也是个社会问题。
赡养父母是儿女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忤逆不孝之徒、禽畜不如的人才会将父母推给国家!这种人迟早要被雷劈!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但是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中国现在十四亿人口,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5亿。如何让这两亿多老年人过上幸福生活,是摆在社会和每个家庭面前的现实问题。
养儿防老,从道德层面上讲,这当然是养老模式的首选;但遗憾的是,独生子女(现在的某些70后和80后),他们怎么承担这份重任呢?——夫妻小两口怎么能够同时照顾四个老人?
另外,子女不在身边怎么办?即使工作就在同城,但是自己的小家庭都忙得团团转,怎么照顾老人呢?如果老人是“失能”或者“部分失能”呢?
更有那些“失独”或者无子女甚至一辈子单身没有家庭以及兄弟姐妹的人,谁来为他们养老?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呢?
恐怕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中国特色”了——发挥政府、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积极因素,使养老模式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
既可以养儿防老,也可以“居家养老”(社区提供上门服务),还应该大力提倡福利院养老(集中养老)和“医养结合”(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如何养老,关键是思想转变,不仅仅儿女要转变,而且老人们更加要转变——福利院并非就是老年人的地狱;子女送老人去福利院也并非就是“不孝子孙”或者大逆不道。
其实有不少去了福利院的老人都是乐不思蜀的——即使儿女双全,但是各个工作忙,或者根本就不在同城居住,在家里养老更加孤独——死了都没人知道!
社区食堂,其实也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政府补贴,专门为八十以上或者“部分失能”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可取的模式。
另外,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据说有两百多万;如果政府能够提供适当的培训和相应的工作报酬;同时增加福利院的床位,将是一项深得民心的举措。
福利院,应该是养老的首选。
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照顾老人……这些都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当我们将这些继承和发扬下去的时候,才会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如今赡养老人一事已成为了热点话题,如何能让老人安度晚年,这是摆在每位子女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每个老人的性格不同,身体好坏不同,加之脾气又不一样……故而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子女不好去伺候,不好去相处,甚至因为年龄的关系越老越糊涂,越老越迟钝,越老越古怪,稍不如意就有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无中生有,以至于让很多子女为之伤心,为之叹息。但尽管如此大部分子女仍在尽心,仍在尽力,仍在尽孝,这样也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免得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在无任何帮手的情况下,仍然在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及使老人身体多病,及使老人老态龙钟,及使老人与众不同……最后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尽忠尽孝,尽管他或她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但无论如何也得去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所以及便是要赡养两方的老人,自己也得去挺下去,扛下去,不然便是最大的不孝和最大的不敬了。
再则便是儿女较多的家庭。越是这样的家庭越是有依赖的思想存在,你指望着我,我指望着你,指来指去老人最后无人接受,无处安身了,尤其是生病住院更是少有理会,少有问候,虽说世面上儿女几个外名好听,但归根结底却照样会让老人很是失望,甚至暗自流泪,苦不堪言。当然也有例外的,既对老人照顾周到,也对老人有心有意,并且自始至终让老人过的开心,过的舒心。但毕竟为数不多,大部分并非如此,尤其是农村的更为明显,更为突出。
最后将是体弱多病,能力较差的儿女了。由于他或她一直处在久病多灾的状态,对老人的赡养也只能是尽力而为了,所以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儿女才是最苦的儿女,能让老人吃饱饭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更不谈家庭条件和家庭状况。
所以赡养老人仍要根据子女的强弱,能力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等等来定。只要子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而为,那么作为老人就应该知足,应该满足了,而不能去一味地指责,一味地攀比,甚至一味地折腾,那样就未免有点于理不通了。
因此不同的情况仍要去不同的分析,不同的对待,所谓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上树木有高矮,当然会有一定的道理。
总之养儿防老,养女尽孝。但仍然离不开社会的关爱,政府的照顾。只有在社会、政府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会将赡养一事落到实地,以便让所有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乐。
但愿不久的将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老人将会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越来越多的子女将会对老人照顾有家,从而让老人愉快的度过自己的晚年,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
最后希望大家以孝敬老人为荣,以虐待老人为耻吧。
这才是中华儿女的品质,也是中华儿女的品德。值得传承,值得发扬,更值得大家去体现出来。何乐而不为……。
问,如何照顾瞻养老人?
答,对症下药、因人而异。俗话说,浇树浇根看人看心,老人说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心中的真实想法和愿望才是最重要的。
正确地把握照顾赡养的方法,首先要吃准老人的思维路线图及核心动机,全面深刻摸透老人的真实想法,大力支持健康向上、积极有益的要求,坚决制止随众扰民、跟风上当的痴行。照顾赡养老人重在慎始,花大力气去防患于未然。帮助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是非,分清真伪,对于老人的生活习惯中的新动向,要倍加关注。
其次是要准确把握照顾和赡养的方向,也就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个人曾经努力的方向是让老人“三心”:开心、放心、寒心。开心大家都懂,就是高兴,没有愁事,我们尽量不要惹他们生气。放心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小日子过好,让我们自己的小家庭安定团结、和和美美,不要老人提心掉胆,要让老人以我们为安。寒心就是当老人误入歧途时,一定要毫不留情给予打击,不要给他们任何可持续的余地,要让他们为自己不顾主客观条件的想法感到寒心和绝望。要当老人钻牛角尖的门卫和死胡同的保安。
最后是要与时俱进,让老人跟时代同行。记得2017年春节前夕,有位安徽淮北的大爷,在上海南站买回程车票,连续三天在人工售票处排队没有买到,最后给南站工作人员下跪,请求帮助购票。这件事在今日头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很多网友把矛头指向了这位大爷在苏州工作的女儿,这个指向我是赞成的。大爷的女儿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父亲,没有意识到老父亲的能耐与智能手机时代脱节,在生活中所带来的阻力。时代发展越来越快,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的领会越来越慢,与时俱进已成为子女照顾瞻养老人的重要课程,要么教会老人自己去做,要么帮助老人去做,要么代替老人去做,反正不能让自己的父母在未患老年痴呆的情况下,就成为时代的弃儿。回答完毕,仅供参考。
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子女对于父母的赡养义务,但具体如何赡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安排老年人有合适的住所,不能强迫其住在条件恶劣的房屋,不能侵占老人现有的住所,也不得将该类住所擅自改变产权属性或出租,而且子女应当对老人的房屋进行维修。
二、子女不得以放弃继承权理由拒绝赡养,如果真有履行赡养义务,老人有权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
三、不得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如果老年人想要离婚,或是丧偶后想要再婚,子女只有作为家人提出意见的权利而没有决定的权利,不得以不赡养进行威胁。
四、子女不仅要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照顾父母,钱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亲情更重要。
五、如果子女不与父母一起生活,应当根据父母的实际需求以及子女的承受能力,给付父母一定的赡养费,如果有两个以上子女,可以共同分担该费用。
我没有文化,咱们用老百姓的话说话吧。
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到底怎么样算赡养老人呢,我觉得不要抠字眼了,说明白就是你怎么样对待自己年迈的父母。父母老了你管不管的问题。人都是有双重父母,男人岳父岳母也是父母,女人公公婆婆也是父母。这么明白的道理根本不要多说,夫妻们都是要孝顺父母。
现在孩子们多的家庭不多了。农村是两个孩子家庭,城市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现在是大多数。
赡养父母应该是在父母年老体弱的时候最明显。父母年龄大了需要人帮助。
我娘活了97岁,我们兄弟姐们,没有谁提出赡养老娘的问题。自己的老娘自己应该养。我娘一辈子没有工作没有工资。
现在有的人应该说特别自私。家里就两个孩子,儿媳妇也觉得小姑子碍事。
我是老年人,我觉得我还没有遇到赡养问题。我有退休金,老两口现在能自理,现在还用不着谁赡养。我相信我的孩子们都会管我。我也会遇到以后不能自理谁照顾的问题。我相信自己的孩子们。
我看了广东,北京社区老年人食堂报道。也看了民政局养老问题的解释。我也看到了国家要出台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老年人只要解决了自己不能自理的时候吃饭问题。老年人不会给孩子们添麻烦。
现在谁也不要用道德说谁,我觉得应该是看谁是有良心的人。善良人家的孩子都孝顺。
我觉得现在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人还是大多数。真正到养老院的人还是不多。
我盼望着我们小区有老年人食堂 ,没有老年食堂,家门口有了买菜的也行。
我觉得赡养就是管不管。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也行。爸爸妈妈放心就知足啦。孩子们別找理由,有时间常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吧。
我是春韵刘姥姥:人老了还是应该靠自己。
2019年10月8日星期二 农历九月初十
赡养老人要像对待婴儿一样细心。
人老了,各种功能都已衰退。听力、视力下降,甚至理解能力、应急能力都已丧失。如果不注意这些变化,还像早些年那样要求父母,就可能铸成大错特错。
子女成年后,自己的事不再需要父母照顾。这时父母正处于中年、壮年,他们的事也不需要子女操心。很长一个时期,父母子女都习惯了这种各行其事的格局。但父母进入老年后,子女的惯性思维不易改变,还认为父母可以去干自己的事。让父母自己去看病、乘车、购物,有时一个小小的闪失,就可能对父母造成巨大的伤害。
遇到好心人,会对单独前来办事的老人给予特殊照顾。遇到坏人,就可能乘机对老人进行诈骗。有的老人多次看牙,总看不好。多次买衣买物,都不合适。多次去银行存钱,都买成了保险产品。多次去买药,却买回了一大堆保健品(现在骗子把保健品改名为营养品)。这种情况,都是遇到了社会上的小人。
还有,不能让老年人单独乘坐公交车,不能用自行车、电动单车搭载老人。你觉得老人能够配合好,事实上,当车翻倒的一瞬间,老人并不知道用腿撑地,极有可能摔伤老人!老年人上下公交车也容易摔倒,还可能下错站走失!
另外,在此规劝一下骗子们:家家有老人,你也会变老。再干伤害老年人的事,会遭报应,不得善终!
每一个人有小也会有老的一天,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子女养大,父母老了赡养父母是每个做子女的责任也是义务。那到底要怎么赡养老人呢?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计划生育前一对夫妇都是生三五个子女,大多数家庭子女们都是很孝顺的,有能力的把父母接到身边,没能力也经常抽空看望父母,为父母买一些营养品,父母瘫痪了做儿女的轮流服待。不孝顺父母的儿女也有,几乎很少很少。
自从实行计划生育后,大多数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占90%以上,这就给赡养老人带来了压力。特别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女儿的家庭,女儿长大后出嫁了,俩个老人孤单无人在身边关照,就成为了社会问题。那到底怎么赡养老人呢?在笔者看来,特别是一对夫妇一生只生一个女儿的家庭,一是:国家要提高补贴待遇。二是出嫁的女儿把父母接到身边,如果男方家庭容不下女方家老人,可以单独在附近为老人租房子,一来女方工作之余可以照看老人,二来趁女方父母能动的时候还可以关照女方的孩子。现在国家提倡生二胎,二胎生过后也需要两边的老人共同照看。三是对于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政府派人接到敬老院养老,同时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以及企业的捐赠款。
我是年近70岁的农村老人,儿女能赡养,我知情道谢,不养没怨言,因为是我自愿生的,人家没让我生。如果他乐意来这个世界,可能会感谢我,不然还会恨我生了他们。
现在人们为了为生活为了事业都很忙,儿女们想留在身边孝顺父母但大多数人做不到,就是住在一地的也很难做到天天陪在老人身边。所以现在养老能自理自力的:1,如果是单身的老人,可以由二,三个性格相似合的来的老人互助养老,吃住一块,费用共担。这样谁有了头疼脑热互相也有一个照应,也有个人通知儿女。2,是由政府出面,也就是社区管起来,让老人居家养老,但社区要有传人负责这些老人活动的信息,老人和服务人员要保持信息畅通,如有老人有病或有事隨时能找到人。再办一个老年人食堂,让那些不愿买菜做饭或不会做饭的老人有热饭吃。3,对不能自理的老人,当地政府应在政府办的养老院把这些人养起来。有了上面的养老方式,儿女们能安心工作,在工作之余儿女可随时看望父母。这也是与时俱进,应势而为吧。
长期照顾老人,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过长期照顾老人的体会,是不会理解照顾老人的人的内心的。谁都能说使老人爱听的话,谁都会说老人爱听的话。但长期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不是说点儿好话就行的,久病床前还无孝子呢!一般的就是投其所好,爱吃肉的就多给做点儿肉吃,爱吃鱼的就多给做点儿鱼吃,爱吃素的就多给做点儿素的吃,爱荤素搭配的就做点儿荤素搭配的吃。等等。有时候老人发点儿脾气就让他发点儿脾气,但不能都顺着老人。因为你老是顺着他 ,他就认为你老是不对。因此与老人相处好也是一门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