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遗嘱见证人可以是公证员吗_一个人留遗嘱没有公证人或见证人

导读: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规定了五种具体的遗嘱形式,每种遗嘱都有特定的生效要件,并不是所有遗嘱都需要见证人或者公证人。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五种遗嘱的生效要件,以及它们的效力位阶。
一、自书遗嘱。如果遗嘱人意识清楚、身体健康,那么他可以自行书写遗嘱。只要该遗嘱确实是遗嘱人自行书写,并注明了年、月、日,那么便具有了法律效力,不需要公证人和见证人。
二、代书遗嘱。如果遗嘱人身体虚弱,丧失了自己亲自书写遗嘱的能力,那么他可以请人代书。代书遗嘱需要有两个无利害关系的人在场见证,由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其中一名见证人代为书写,最后经两名见证人和遗嘱人共同签字后便具有法律效力。
三、录音遗嘱。遗嘱人也可以通过录音订立遗嘱,只不过需要两个无利害关系的人在场见证。
四、口头遗嘱。如果遗嘱人在病危状态,来不及订立其他形式的遗嘱,那么便可以直接口述遗嘱。当然,订立口头遗嘱仍然需要两个无利害关系的人在场见证。
五、公证遗嘱。如果遗嘱人想要正式一些,可以直接去公证处办理公证遗嘱。遗嘱内容经公证处依法公证后,便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见证人在场见证。
通常来说,如果遗嘱人订立有数份遗嘱,并且每份遗嘱都具有合法的形式要件,那么,它们之间该如何确定效力呢?分述如下:
一个人留遗嘱应该属于自书遗嘱,自书遗嘱需要立遗嘱人本身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不满8周岁的孩子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还需要在自书遗嘱时写明所立遗嘱的日期(年、月、日),并且需要内容完整且意思表达明确、内容合法。
其实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所写内容,有些老人忌讳一些单词,可能会把像是“去世”、“过世”这种单词用“我走以后”等代替,然而这些单词并不能明确指向是 “去世后”就有可能对法院的判决产生影响,还有一些老人可能会写这样的遗嘱我过世后我的财产都归大儿子所有,这样可能会导致老人的财产不清晰导致有些财产丢失。所以既然是写遗嘱老人们一定要少一些忌讳,将所要表述的内容表述完整、清楚。
关于遗嘱的效力问题,根据不同的遗嘱形式而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我国《继承法》对此有着很清晰的规定。可参见《继承法》第17条。
现简要说明如下:
1、一个人想立遗嘱可以采用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正遗嘱等多种方式。但是每种方式所需要的生效要件不同。
2、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自书遗嘱不需要见证人在场即可生效。
3、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由于代书遗嘱非本人所写,容易出现造假仿冒的情形,所以生效的要件更严格,需要有两人以上在场见证。
4、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录音遗嘱与代书遗嘱类似,也是需要两个以上见证人的。
5、口头遗嘱: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这种情形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在召开全家人会议时,老人口头表达了遗产的分配方式,大家在一起达成了一致,但是在遗产继承真正开始时,某些继承人不同意之前老人口述的继承方式而发生纠纷,此时之前老人的口头遗嘱是无效的,最终很有可能是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来进行遗产分配。
6、公正遗嘱: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可以到公正机关办理公正而成为公正遗嘱。
7、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但是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由此可见公证遗嘱的效力是最强的!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可以考虑将遗嘱进行公证以增强其效力。
根据继承法规定,遗嘱的形式主要有:口头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公证遗嘱这几种情形。
所以,有没有公证人或见证人,在法律上有没有效力,则需要根据遗嘱的种类去判断。
1、自书遗嘱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强调的本人书写,与是否具有见证人无关。
2、公证遗嘱
公证遗嘱则由公证机关办理,具体的程序则由公证处把握,不需要提供见证人。
3、录音遗嘱
录音遗嘱需要两个见证人在场见证。
4、代书遗嘱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
5、口头遗嘱
口头遗嘱只能在危急情况下使用,危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特别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人员都能成为见证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都不能成为见证人,否则则遗嘱存在形式瑕疵,效力认定将存在问题。
在诉讼过程中,有可能其他继承人提出遗嘱有问题,例如不是本人所写,或者写遗嘱时本人脑子已经不清醒,或者其他问题,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原则,质疑者如果拿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则遗嘱持有者需要做出合理的答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