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还会被判刑吗_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3882人收看
导读:
取保候审制度,系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作为未决羁押的替代措施,附条件的不予关押。该制度在理论上应该是来源于保释制度。现代的保释制度起源于英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拘捕或羁押后提供必要的担保获得释放以待侦查和审判的制度。

取保候审释义

保释制度的理念基础是源于两个方面:1.任何公民都享有人生自由权;2.坚持无罪推定原则。英国早在1679年颁行的《人身保护法》中就较为完整地规定了保释制度。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取保候审制度,并未表述为保释,虽然二者在具体内容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区别。

1.取保候审的价值取向是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的是职权主义下的追诉犯罪的要求,它并非是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是司法(公安)司法机关的一项职权。

2.我国取保候审适用条件,采取的是可能判处的刑罚和是否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双重标准,司法实践中适用范围较窄。

3.取保候审在不同诉讼阶段有不同的决定主体,侦查阶段由侦查机关决定、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院决定、审判阶段由法院决定,法律没有规定对不予取保候审的救济机制,对不予取保候审的决定,没有救济措施和程序。

取保候审与判刑的关系

取保候审的,不代表不被判刑,也不代表当然会被判刑。一般而言,我国能办理取保候审的,涉嫌均系较轻的罪名,即使最终被判有罪,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告人会有宣告缓刑可能性。

法律条文

刑事诉讼法第64条、第65条、第66条、第67条、第68条、第69条、第70条以及第71条等

根据描述,有点像商业欺诈。商业欺诈的执法主体应当是工商部门,工商部门认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视情况决定是否接受、立案?是否需要继续侦查?证据充分的应当移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最终人民法院审判。否则,由工商部门依据工商法规进行行政处罚,不进入司法程序。

实务中,由于行政干预等多种因素,不少由其他执法主体处理的行政案件,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立刑事案件,然后补办其他手续,这是不严谨的,也可以说是程序上的瑕疵,比如有人捉青蛙,不经过农林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机关直接立刑事案件查处,直接抓嫌疑人;也有的公安机关越权处理,比如教师在学校殴打学生不构成刑事案件的,有的被公安机关直接治安拘留了。我个人认为,因为有特别法,即《教师法》规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就不应该规范,另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不是治安管理的行为,有行政管理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教育主管部门依照《教育法》处理,而不应当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当然教师在校外殴打学生要区别不同情况。同理,公安机关也无权对具有执法资格的城管人员执行职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治安处罚……扯远了,回到主题:

取保候审与刑事拘留、监视居住、逮捕一样不是处罚,是刑事强制措施,人生自由程度不同地受到限制。它与行政(治安)警告、行政(治安)罚款、行政(治安)拘留不同,后者是行政(治安)处罚。

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大致有三种走向:

一是证据不足。有作案线索,也有嫌疑,但是证据不充分,需要进一步侦查取证。取得了证据进一步进行司法程序,可能变更强制措施为刑事拘留、逮捕等,随后可能公诉、直诉;没有取得证据的,取保候审到期后解除,一般也就不会再受到刑事追究了。跨省案件采取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的,这种可能性大。

二是没有逮捕必要的。就是犯罪情节轻微,不逮捕,采取取保候审不至于危害社会的。这种情形通常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后,可能作出免于起诉的决定,也有可能最后法院判处缓刑。为了避免取保候审造成的对嫌疑人的失控,通常异地特别是跨省案件,一般尽量不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避免今后案件移交、审判困难。公安机关向检察院移交案件时,卷宗和嫌疑人要一起移交的,同样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时也要将嫌疑人移交给法院审判。只是有时嫌疑人羁押在看守所,不需要面对面地移交而已,有个“羁押凭证”就行了。

三是嫌疑人身体状况不适合羁押。主要指身体有问题,罪行较轻的。比如有的嫌疑人有不宜羁押的传染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等。

取保候审还会被判刑吗

第一,取保候审,案件有可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需要在看守所里面实际羁押,就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实质上,取保候审,就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符合一定的条件加上案件,性质或情节并不太严重,有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加上在后期的审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判处缓刑的,此时公检法就有可能会给当事人办理取保候审的手续。

附加的条件,就是公检法,只要传唤当事人,当事人就要随传随到,而且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能有违法犯罪,或者违反取保候审纪律的规定。

犯罪嫌疑人如果能做到上述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在开庭审理之前就不会变更强制措施,也就是说不会再被关押到看守所里。

而如果经过法院判决最后如果是判了缓刑,那么最终也不需要再挤压在看守所了,而如果最终的结果判出的是实刑,法院就会让针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收押到看守所里。

第二,取保候审,并不表示法院最终就必然判无罪。

上面已经说了,取保候审只是强制措施里面的一种。

强制措施,包括监视居住,取保候审,逮捕等等。

公检法针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任何一种强制措施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

但是采取任何一种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必然是会判无罪或者是会判有期徒刑或者缓刑。

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1对1的完全对等的联系。

结论: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法院必然判无罪,或者说不判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