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守所呆了一个月可以取保吗_检察院不批捕有几种情况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3365人收看
导读:
目前公安机关有时确实有时释法工作做的不到位,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既然释放了,就完全没事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看守所呆了一个月可以取保吗

首先解释一下在看守所呆了一个月是怎么回事。

看守所的这段时间叫做“刑事拘留”,这是侦查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进行强制措施的第一步。

刑事诉讼法对于拘留规定的最长期限是37天:

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捕时间最长30日+检察院审查批捕时间7天

也就是说,在看守所最长住到第37天,你要么会收到逮捕证,要么就会不批捕被释放。

如果是前者,就会继续在看守所呆到案件判决生效后发到监狱执行。

如果是后者,法律上叫做变更强制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取保候审,二是监视居住。

题主属于取保候审的情况。

那么,取保候审意味着什么呢?

刑事案件办理的大体流程是这样:

公安侦查-检察院批捕-公安继续侦查-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判决-监所执行

人虽然取保候审,但是一个案件的流程还在继续进行,“候审”的意思就是等候审查。

有以下几种情况,嫌疑人可以被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单处附加刑

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

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

羁押期满,案件尚未办结

取保候审以后,案件并没有结束,仍然在司法机关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流转。

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会移送检察院公诉部门审查起诉。接下来会有两种情况。

1、如果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会做出不起诉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不起诉的情况主要包括情节轻微、证据不足等等。

不起诉决定生效后,一个案子就终结了,取保候审也会结束,人也就没事了。

2、如果检察院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会向法院进行起诉,并将所有案卷材料移送法院。

法院立案后,首先会把人传唤到法院(取保候审期间必须随传随到),送达起诉书副本、告知诉讼权利等等。

然后,法院会安排庭审,再次把人传唤到法院,开庭审理。

判决结果出来以后,法院会把人传唤到法院进行宣判,并送达判决书。

如果判决的是实刑,就会直接收监执行;如果判决缓刑,就不会收监,告知人到社区矫正部门去报到。

注意:取保候审期间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比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及时报告联系方式变动、随传随到等等,否则司法机关随时可以再次变更强制措施,做出逮捕决定并收监。

检察院不批捕有几种情况

没有批捕,有两种可能:一是检察机关认为没有批捕必要,直接移送起诉即可。二是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够确凿,不符合逮捕条件。

如果是第一种情形,那么公安机关一般会为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正常将案件移送起诉,接下来法院会作出判决。这种情况,一般犯罪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如果是第二种情形,在接到不予批捕通知书后,公安机关应当在24 小时内,对嫌疑人进行办理取保候审,或者释放。当然,公安机关为你办理取保候审,不代表你没有罪,而是会按照程序对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如果有新的证据出现,公安机关会重新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如果没有新的证据,一年后,公安机关会解除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是不会停止侦查活动。

解除取保候审后,案件基本就会这样搁置,你同时会在公安机关留下案底,成为重点管理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在羁押犯罪嫌疑人期满后,要报请当地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检察院在接到公安机关的请求后,七日内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若果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若果检察院决定不予逮捕,通知公安机关释放被拘留人。

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检察院不予批准逮捕,那么案件接下来案件的走势大概会有以下两种:

第一,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的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后,必须立即释放被拘留人。但是如果公安机关认为案件还有继续侦查的必要,在释放被拘留人后,可以改变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期限为一年。在此期间,公安机关可以继续侦查,有新证据证实犯罪的,可以重新报请逮捕,然后再起诉。

第二,公安机关在接到检察院的不予批准逮捕决定后,认为没有继续侦查的必要,可以释放被拘留人后,作撤案处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