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刑事案件不能取保候审会被判刑吗_诈骗罪可以取保候审么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3818人收看
导读:
合同诈骗的量刑依据主要是根据诈骗的数额,因为数额大小来考虑刑期。而且还要根据你的返赃情况,是否有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因此三年以下是根据你的数额判决刑期。如果可以判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能判决缓刑。这要因人而定!

合同诈骗刑事案件不能取保候审会被判刑吗

首先,这个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在逻辑关系上也是不成立的。所谓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缓刑的案件才能取保候审,不过是对司法实践的一般情形进行归纳,是不能进行反推的。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其不必然会使案件产生无罪、罪轻的最终处理结果,案件进入到审判阶段后,只有法院的判决才能够决定被告人最终刑罚的。

实务中不乏有涉案金额已达到特别巨大的情形,最终得到轻判甚至缓刑的合同诈骗案例。如果当事人有取得被害人谅解、积极退赔、自首、从犯等情节,则能够向司法机关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

当然,如果要争取对当事人有利的结果,当务之急是委托专业的律师介入,通过会见向当事人了解案情、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的讯问情况,了解是否有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材料或者线索,同时向办案机关积极沟通,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有的放矢地提出辩护意见,引导案件往无罪、罪轻的方向进行发展。

能否取保候审和判处刑罚的刑期没有必然的联系。取保候审有法定的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法定的条件,才能取保候审,具体什么的条件在网上一搜有的是介绍,这里不不再介绍。判处刑罚跟诈骗的数额大小、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有无自首、立功等情况有关,还跟在犯罪中的作用是主犯还是从犯有关,如果积极赔偿了受害者的损失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也可以成为酌定从轻处理的理由。总而证言之,不要受取保候审条件中,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条件的误导,二者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反过来说,取保侯审是放人的一种方式,判刑以后,刑满释放也是放人的一种方式。

不取保也不判刑,三年内怎么放人?

对这种租车抵押骗取借款的犯罪我深恶痛绝,绝无任何同情感。租车抵押十二辆,可能涉及诈骗数十万元。一般情况下,诈骗一万一年。超过十万就会在十年以上处刑。

首先说明一点,能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肯定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应的,不能取保候审,也不意味着就必然不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理由如下:

第一,取保候审的条件正常是有可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取保候审又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另外还要方便于随传随到,不至于影响案件的正常进行。比如有些地方对于外地的当事人一般就不给予办理取保,理由就是不方便随传随到,怕影响案件的进展。

当然如果法院认为该案件判缓刑的可能性比较大,一般也会给予办理取保候审。

第二,根据法律规定以及法院内部的量刑指导意见,只要符合相关规定的,就应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不会因为有没有取保而影响量刑的长短。

所以说,取保候审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但是如果能取保候审的话,判处缓刑的可能性一般会比较大,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有可能的话,建议最好争取能办理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与判几年没有必然关系

取保了有可能判实刑,逮捕了有可能判缓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对于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除取保候审规定的第三、第四种情形外,一般不会采取取保候审。也就是说,除了取保候审规定的第三、第四种情形外,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以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的,一般都采取取保候审。

但是,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不是最终刑罚。人民法院的判决是根据犯罪事实和情节做出的,因此最终判决可以是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如果您还有法律上的疑问,欢迎关注 头条号:讲法讲理 免费私信为你解答。

看具体涉案金额多少,看整个案件中的性质,有没有其他减轻和从轻情节,就算是不能取保,也没有谁能说就一定判三年以上

没有哪个法条说,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能够取保候审的当事人,法院一定会在三年以下进行判决;也没有哪个法律规定,没有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法院一定在三年以上进行判决。

我们在处理刑事案件尤其是诈骗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有几个典型案例值得参考:

1.前几年的一个保健品诈骗案件,当事人被《起诉书》认定为涉案公司的财务、定性为主犯,按照指控数额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在侦查、审查起诉、一审阶段都办不了取保。但一审阶段我们打掉了“财务人员”的身份认定,法院改变定性为从犯,后来减轻处罚判了三年。

2.去年的另一个案件,当事人被控三个罪名,行贿罪、串通投标罪、单位行贿罪,案件前期也始终无法取保。法院阶段打掉了行贿罪的罪名,其他两罪获轻判,当事人判处一年零七个月有期徒刑,判决作出后当事人即被释放。

3.最近办理了一起保健品诈骗案,我们是在二审阶段介入的。一审阶段被取保候审的涉案人员中,有一个被一审法院判了八年有期徒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