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诈骗罪向公安机关报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_报案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证据

导读:
怎样才能立案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对于单位和个人报案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这也说明了如果想要公安机关立案,那么就要让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满足上面的条件就可以立案。
其次,针对这个诈骗罪的立案条件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立案标准》中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来看,有以下7种情况可以立案,也就是说公安机关认为是犯罪案件需要追究责任的也要达到以下这些条件才可以,不然可能会转为行政拘留,或者警告、训诫。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
2、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3、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4、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5、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7、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其次,在证据方面的要求
除了有犯罪事实或者达到立案的条件也不行,重要的是有证据可以初步证明被诈骗了,至于证据方面,只要是能够证明这起案件发生的认证,物证等,都可以,越齐全越好。如果证据不足,主要的证据至少要有,被谁诈骗了,没有明确的个人信息的话,至少要把特征说出来,电信诈骗的话,要提供联系方式或聊天记录,还有自己受到的财产损失的记录,比如转账记录,是物品的要描述书物品的特征,有照片就更好了。另外在和公安机关沟通是要详细客观的把案情复述出来。
报案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证据
首先,提供向对方交付的钱款金额及交付方式方面的证据。比如,钱款的转账记录、交付后对方收据等等。以此证实,双方确有钱款往来而且往来钱款已经达到诈骗罪的数额标准。
其次,提供你被骗方面的证据。也就是说,对方虚构了事实、隐瞒了真相,你因此上当受骗。比如,对方以购买门市为名借钱,实则赌博挥霍;对方已巨额债务缠身却隐瞒,编造理由借钱还债等。该方面主要以被骗者的陈述为主,同时辅助其他证据,比如,知情人的证言、调查了解的一些情况等等。
第三,提供对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方面的证据。比如,借钱时身份的虚假性、提供理由的虚假性、钱款的实际流向、借款人事后踪迹全无、携款潜逃的事实等等,以此来证明,嫌疑人在一开始就是想要占有你的财产。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关键所在,忽视不得。
提供了上述事实证据,基本即证实存在诈骗犯罪行为了,剩下的就是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了。
以上是根据应该向公安机关提供的材料,具体需要各种材料和信息,公安机关才能立案,还需咨询当地公安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通常认为,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占有为目的的实施诈骗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收到财产损失。
在我国不同的省市对诈骗的立案标准不一样,但是一般报案,只需要告诉公安机关由于一个不存在的事实,你产生了错误认识,基于这个错误认识,你被别人骗去了多少钱,一般2000元以上就可以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151条和第152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如果报案诈骗,首先,必须对号入座,第一,对方有没有虚构事实,虚构事实是指虚假的或不存在的;第二,对方有没有隐瞒真相,隐瞒真相是与真相不符的事实,比如,没有还款能力或支付货款能力,已经抵债或已经卖给他人的物品,或者违反政策法规不能交易、或者已经失去使用价值,第三,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第四,数额达到追诉标准。上述四个是所有诈骗罪的公式,如果完全能套上,就是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