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有效期限_借条有效期是两年还是三年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14来源:律总管206人收看
导读:
诉讼时效制度虽具有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立法目的,但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存在和行使,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以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是诉讼时效制度的根本立法目的。

不管借款/欠款是2013年形成的或者2015年形成的,关键要看写了什么时候偿还。

1.如果写了2018年1月1日偿还的,就从2018年1月1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2.如果没写诉讼时效的话,就看你什么要求对方什么时候还。如果你要求对面在2018年3月1日还的,那么就从2018年3月1日计算诉讼时效。

3.如果你要对面在2018年3月1日还,对面说了句:我要当老赖,我不还了。那么就从他说出这句【不还了】的话,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合同法》

第二百零六条 【借款的返还期限】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第六条 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债权人同债务人在借条凭证上没有写明约定还款期限的,则最长为20年;

对于有标明还款日期的,那么从到还款期限完开始算。根据现在修改的《民法总则》规定,借条的有效期是3年❗

一般人所谓的借条的有效期在法律上指的就是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间, 借条本身的效力是不受时间影响的,而诉讼时效是指得到法律保护的期限。一旦借条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将会丧失胜诉权。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因此,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需要看债权债务人双方是否约定了还款时间,借条上写明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期间从还款日期次日起算计三年,如果债权人在这三年内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三年过后再提起诉讼,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假如借条没有约定还款日期的,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若债权人提起诉讼、主张权利、或债务人认可债务或部分履行债务,可以造成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其中,提起诉讼包括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公检法报案或控告、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其他组织请求保护; 主张权利包括你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方式包括短信通知、书面通知、口头通知等。

债务人承认,是指债务人通过一定方式向债权人作出愿意继续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其意味着对债权人权利存在的认可。这一认可行为,使当事人之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得以稳定、明确。债务人除直接表示愿意继续履行外,如果明确承认自己的义务、请求延期给付、分期履行或者对债务履行提供担保、支付利息、作出部分履行承诺或者债权转让、债务承担等行为,这些行为只要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过程中,就可以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制度虽具有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立法目的,但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存在和行使,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以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是诉讼时效制度的根本立法目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