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后怎么做理赔更快(理赔流程是什么)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1.2414人收看
导读:
今天,对于各位企业主老板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该如何报案、提交各种理赔资料,以快速获得保险理赔的难题,保准君和大家聊一下。然而,据保准君了解,很多企业主在发生出险事故时,会因为自己对报案流程、需要提交资料的不熟悉,导致自己理赔不顺利。

01报案时,要准备哪些资料?

1.保单信息

对于自己投保的企业雇主责任险,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保单信息,如保单单号或被保险人名称(即投保公司名称)。

2.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要能清楚、清晰地告诉保险公司,员工发生事故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参考描述模板如下:

2021年5月28日,上午 10:20 左右,北京市东城区某某大街或某某路,某某工厂员工发生意外伤害。

3.受伤员工信息

提供受伤员工的姓名和身份证信息,注意别给错号码,以防查不到员工投保信息。

4.出险经过描述

对于出险经过的描述,主要包括了事故起因、经过、结果(损失程度)和目前状况,具体示例如下:

员工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不慎被机器压倒了左手拇指,造成拇指骨折,现已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5.就诊医院

这里要清晰地告知对方就诊医院名称,方便保险公司核实员工的真实治疗情况。

6.负责人联系信息

这里主要是告知保险公司对接理赔的人员姓名和联系电话,方便后续协调和处理。

02出险后多长时间内报案?

对于报案时效,这里划个重点:48小时内。即发生事故后,要在48小时内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进行报案。

为什么要48小时内?

因为超过48小时报案,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无法核实真实的事故情况,这就增加了拒赔的风险。

同时,企业报案时间超过了48小时,可能需要提交更多的证明材料,这也会增加企业的证据收集负担,拖慢理赔效率。

当然,不同保险公司对报案时效的要求可能有不同,但保准君建议还是尽早、尽快报案,避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03理赔都需要提交哪些资料?

顺利报案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环节了——申请理赔款,此时都需要提交哪些资料呢?一起来看:

通常,在申请理赔时,需要提供这些资料:

1. 索赔申请书(制式单证,盖章);

2. 事故报告(制式单证,盖章);

3. 出险员工身份证(复印件,盖章);

4. 病历(发票所对应的病历均需提供)、检查报告、诊断证明、出院小结(原件);

5. 医疗费发票、门急诊及住院费用清单(原件,如已由社保或第三方理赔,可提供复印件和结算单原件);

6. 出险员工劳动合同;

7. 被保险人的银行开户许可证或公司账户信息(复印件,盖章);

注意:如果出险员工需要转院治疗的,医生要写明转院原因,在提交理赔资料时一起提供。

除了以上常规资料外,如果需要申请以下这些费用,还需要额外提供相应的理赔材料:

索赔误工费、住院津贴需补充:

1. 病假单/建休单/诊断证明,加盖医院疾病证明章(原件);

2. 误工费及住院津贴支付证明;(提供转账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支付记录等,如使用现金支付,需提供伤者手持身份证及收条进行拍照);

3. 出险当日至恢复工作日/离职日的考勤记录(复印件,被保险人盖章);

4. 出险前三个月至恢复工作日/离职日工资表(转账发放:提供银行流水。现金发放:提供财务制表并盖章);

如入职不满三个月的,提供入职日开始至恢复工作日/离职日工资表。

交通事故需补充:

1. 交通事故认定书(原件);

2. 如事故双方已在交通队调解,需提供交通事故调解书(原件)、过款凭证(原件);

3. 理赔分割单(原件)以及相关医疗材料(复印件,车险公司盖章;包括但不限于发票及对应发票的费用清单、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单等);

注意:如事故中有责任方,一般优先责任方赔偿,剩余差额部分理赔需责任方开具“理赔分割单”后再理赔,相关资料原件的复印件需责任方盖章。

职业病索赔需补充:

具备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

达到伤残级别需补充:

1. 司法鉴定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伤残等级鉴定书(原件);

2. 工伤认定书原件;

3. 被保险人与伤者本人签订的赔偿协议(被保险人盖章、伤者签字按手印);

4. 离职证明(如涉及员工出险后离职的;被保险人盖章、伤者签字按手印);

5. 银行转账凭证(打印银行回单);

6. 社保中心出具的“未缴纳社保证明”,如当地社保局无法开具证明的,需提供雇主单位盖章确认的“未缴纳社保承诺书”。

身故赔偿需补充:

1. 死亡证明书(原件),正常死亡由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出具,非正常死亡由公安司法部门出具;

2. 殡葬证明(原件),辖区卫生防疫站或村委会盖章证明;

3. 户口注销证明(原件),如户口未注销需提供未注销证明,辖区派出所;

4. 员工家属身份证明(复印件),户口本及身份证;

5. 工伤认定书原件(对于事故责任存在不确定或者保险人有异议时需要提供);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