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立案标准 _上海浦东小伙摩托车被老人推倒损坏,小伙追刑责,老人会被判几年?

导读:
12月2日,上海浦东区人法院将依法对今年6月老人恶意推倒陈先生摩托车案件进行开庭审理,依法追究老人的刑事责任,那么老人恶意推倒他人摩托车,造成他人摩托车损失的违法行为,已经涉及刑事犯罪,老人会判多少年呢?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2022年的6月25日,陈先生将某自己价值6万多元,一百多斤重的摩托车停在某小区楼下,停车位置并没有影响任何人通行或者车辆通行。几个小时后,陈先生从楼上下来,发现自己的摩托车被人推倒,摩托车被损坏。于是陈先生就到物业调取录像发现是一位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在经过陈先生的摩托车时,不知为什么,突然来到摩托车旁,使出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将重大一百多斤的摩托车推倒,视频中看的一清二楚,随后潇洒离开。
有些时候我们真不知道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这位老人平白无故就去损坏别人财产这事,从道德和法律上,都不应该去原谅他,必须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违法性并承担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于是摩托车车主毫不犹豫的报警的了,最终,上海浦东区公安局依法对老人以寻衅滋事名义进行刑事立案。后经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破坏摩托车的损失约9000元。同时,老人经鉴定具有精神障碍。那么问题来了,老人被追究刑事会被判多少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分析
一、老人的故意损坏摩托车的行为到底是构成故意损坏财物罪还是寻衅滋事罪
根据《刑法》故意损坏财物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判决刑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3年以下,第二种情况是3年以上七年以下。具体判决多少年主要财物损失金额。财物的损失金额以公安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为准。故意损坏财物罪的立案标准有两种一个是金额,一个是次数,金额要达到5000元以上。次数要达到3次以上。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和财产的行为。判决刑期也是两个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5年以下,第二种情况是5年以上10年以下。具体判多少年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确定不是单一看损失金额,损失金额仅是其中之一。
寻衅滋事罪的立案标准是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以上的;任意损毁公私财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从上面法律规定尤其是立案标准就可以看出故意损坏财物罪和寻衅滋事罪无论是立案标准、定罪、量刑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刑期方面,相对于寻衅滋事罪,故意损坏财物罪刑期较短。
所以,给老人定什么罪名,直接关乎后面的刑期问题,如果大家遇到刑事问题,一定要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对可能构成的罪名要认定准确,从罪名角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认为老人还是构成寻衅滋事罪,第一,老人与摩托车车主不认识,第二、老人未发生任何矛盾;第三、老人系无事生非,随心所欲,发泄自己的情绪,看不惯摩托车,恶意挑起事端,肆意破坏他人财产。第四、摩托车损坏价值已超过2000元。第五、老人不仅损坏了别人的摩托车其实他更破坏了小区安全和平的生活环境和秩序,他的这种行为导致小区安全处在一种危险状态,其他小区居民也有可能面临财务被他损坏的可能性。所以,这位老人看似是推倒了别人的摩托车,其实是对一种安全稳定秩序的破坏。
二、哪些因素会影响老人的判刑期
1、老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公安机关对老人的鉴定,老人目前虽然具备受审能力,但存在精神障碍,可能属于限制责任能力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犯罪的,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缺陷程度、与犯罪发生的因果关系、实际的危害后果等情况,确定适当的从宽幅度,一般可按下列标准掌握:1.重度限制责任能力的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中度限制责任能力的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轻度限制责任能力的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所以,如果老人属于限制责任能力人,法院肯定会考虑从轻、减轻处理的。
2、老人的年龄问题,根据上海刑事犯罪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对于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后果等情况,适当确定从宽的幅度。(1)已满65周岁不满75周岁故意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过失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七十五周岁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过失犯罪的,应当减少基准刑的20%-50%。因为我们目前无法得知老人的年龄,但如果老人的年龄在65岁以上,法院会酌定从宽处理的
3、老人坦白交代、没有前科、是首犯、偶发,主观恶意不大,真诚悔罪,也是从轻或减轻的情节。
4、老人的认罪认罚,如果老人认罪认罚,即使得不到受害人的谅解,法院也会对老人进行从轻,减轻处罚。
5、老人及老人家属对受害人的损失赔偿到位,取得受害人谅解。如果老人或者老人的家属,对摩托车车主的经济损失尽到赔偿义务,并取得摩托车车主的谅解,则老人又再次获从轻或减轻的情节。
6、老人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否符合收监条件,法院不仅要判决老人刑期,还要考虑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符合收监的条件。如果老人的身体健康没问题,可能会判决实刑,如果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无法收监,法院有可能会综合各种因素后,判处老人管制或者缓刑。
三、老人会被判决多少年,有没有判决缓刑的可能
综合本案实际情况,经济损失,老人年龄、健康状况、口罩因素、社会危害性等,法官在审理该案时有可能会组织摩托车车主与老人家属进行和解,老人也会认罪认罚,到时候双方有可能达成刑事和解,摩托车车主损失得到赔偿,老人得到谅解,法院判决老人缓刑,并对老人的监护人提出要求,加强监管。
所以,最后,我个人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老人有可能被判决缓刑。至于是判6个月缓刑一年,还是判一缓刑一年,这其实已经不重要。因为老人已经免除牢狱之灾。
最后,任何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承担刑事责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本案令网友及摩托车车主气氛的是老人及老人家属的事后的行为,犯错不知悔改,避而不见,不真诚悔悟,毫无社会以核心价值观,把老作为自己拒绝承担责任的理由,以为自己是老人就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现在是法治社会,大家要的是公道,是公平,要的是权利,犯罪就必须接受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