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优先顺序_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

导读:
法定继承人范围是下列被继承人的亲属:(1)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告诉我们哪些亲属是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顺序又称为法定继承人的顺位,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参加继承的先后次序。关系到各继承人以何地位参加继承,谁有权继承、谁无权继承。
法定继承人范围是下列被继承人的亲属:(1)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其中,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大家注意一下,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并不是法定继承人。
法定继承顺序的特征是:(1)法定性。这一顺序是由法律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密切程度直接规定的,而不是由当事人自行决定的。(2)优先性。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只能依法定的继承顺序依次参加继承,即使只有一个前一顺序的继承人,就足以排除后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权。(3)限定性。法定继承顺序只限定在法定继承中适用,其是在没有遗嘱、遗赠或者遗赠扶养协议,或者上述文件中没有涉及的财产,这些情况下才适用法定继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