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布置作业算犯法吗(老师布置很多作业算违法吗)

导读:
随着“双减”工作的全面推进,“五项管理”的落地生根,作业改革与研究、作业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成为我们教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无数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其它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鉴于此,集宁区第二实验小学积极行动,以作业管理与改革的研究为突破口,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一、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规范作业批留
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作业质量监督。为每个班级设置了作业公示栏,要求科任教师每天公示作业及预计完成时间,方便老师们统筹布置作业。
学校要求科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体现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和可选择性,满足个性化作业需求。作业要求有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提升性作业。建立了包组领导作业质量督查机制,每月开展一次全面督查,并公示督查反馈意见。班主任每周一次调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向教务处反馈,学校注重加强过程管理与督导反馈,确保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实落地。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以家长检查、批改及学生自批、互批作业来替代教师批改作业。
二、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作业量
学校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学校健全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实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加强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确保难度不超过国家课标,鼓励实行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周六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和总量,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进度。杜绝机械、无效、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三、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更有实效
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作业设计的专题研究与培训,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全面推进快乐成长之“美育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强音体美劳教育工作。提倡备课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主设计作业,形成校本化学科作业体系。各教研组已尝试开展了“作业单”的设计活动。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科任教师分工合作按照教学进度设计“作业单”共享使用。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明确作业设计方法与实施重点,并加强对老师的指导。加强作业优化设计与有效管理的校本实施方法,探索建立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任务和具体学情,创新作业类型、作业评改方式、作业反馈与辅导方法。
坚持“一教一辅”底线要求,不依靠教辅资料随意布置作业,努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举办了“双减”背景下优秀作业展评活动,评选了优秀作业,设置了专门展区,组织老师学生进行了观摩交流,通过展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作业改革速度。
四、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提倡作业不回家
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力争周一至周五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不带回家。鼓励教师面批作业,力争每天各科作业的面批率20%左右。教师要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坚持在课内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并认真分析学情和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学校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五、落实作业管理“四精四必”要求
做到作业管理“精选、精练、精批、精讲”“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让学生练的,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发给学生做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收上来;收上来的作业必须及时批阅;批阅的作业必须认真讲评,真正让学生精练、有效练,提高作业效率。
无论是作业的公示、检查评优,还是优秀作业展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在反思中改进,欣赏中提升。这样更能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的有关规定,促进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