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扣税怎么计算(个人养老金怎么缴费划算)

导读:
个人所得是指个人收到工资,奖金,劳务,利息股息红利,财产租赁等一切产生的收入,这些收入我们都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一般工资,奖金发放单位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计算明细=(税前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计算方法。
根据《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万元。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本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据了解,个人缴费享受税前扣除优惠时,以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出具的扣除凭证为扣税凭据。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按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的,其缴费可以选择在当年预扣预缴或次年汇算清缴时在限额标准内据实扣除。选择在当年预扣预缴的,应及时将相关凭证提供给扣缴单位。扣缴单位应按照本公告有关要求,为纳税人办理税前扣除有关事项。取得其他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或经营所得的,其缴费在次年汇算清缴时在限额标准内据实扣除。个人按规定领取个人养老金时,由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所在市的商业银行机构代扣代缴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有专业人士介绍,虽然每年1.2万元的扣除金额看似不多,但如果个人应纳税所得正好在两档税率之间,还是能享受到一笔优惠的。比如,个人应纳税所得为31万元的话,税率为25%,应纳税45580元;如果扣除1.2万元,税率则变成20%,个人应纳税为42680元,一年就节税近3000元。据分析,如果当期个税税率高于3%,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税收减免效果就比较明显,应税收入对应的个税税率越高,减税效果也越明显。
如果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人的个税税率是20%,那么,每年可以节税的金额为12000元×(20%-3%)=2040元,30年就能节省6.12万元。
如果个税税率是25%,那么,每年可以节税的金额为12000元×(25%-3%)=2640元,30年的话,就能够节省个税7.92万元。
如果个税税率是30%,那么,每年可以节税的金额为12000元×(30%-3%)=3240元,30年的话,就能够节省个税9.72万元。
如果个税税率是35%,那么,每年可以节税的金额为12000元×(35%-3%)=3840元,30年的话,就能够节省个税11.52万元。
如果个税税率是45%,那么,每年可以节税的金额为12000元×(45%-3%)=5160元,30年的话,就能够节省个税15.12万元。
税收递延的好处
个人养老金税收递延的部分,最终还是要缴税,不能减少应纳税额,如何能体现出“优惠”呢?税收递延有三个主要好处:
1.延期后缴纳的税款由于通货膨胀币值下降,相当于未来降低了实际的税额;
2.延期缴纳的税款相当于纳税人无偿使用这笔款项而不需支付利息;
3.延期缴纳的税款相当于增加了当期的现金流入量,纳税人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本期投资,未来可享货币的时间价值,赚取复利。
总体而言,对纳税人来说等于是降低了税收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