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诉讼离婚(诉讼离婚程序)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2.07来源:大律网6人收看
导读:
诉讼离婚,即通常所说的法律途径离婚。 比协议离婚较为复杂。离婚诉讼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诉辩阶段、审理阶段、判执阶段离婚和法院起诉离婚的效果有什么区别?约定离婚是指离婚双方协商确定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归属及财产分割,并自觉履行。起诉离婚、离婚相关内容由法院判决或调解确定,具有法定权限,可申请执行。

诉讼离婚,即通常所说的法律途径离婚。 比协议离婚较为复杂。离婚诉讼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诉辩阶段、审理阶段、判执阶段离婚和法院起诉离婚的效果有什么区别?约定离婚是指离婚双方协商确定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权归属及财产分割,并自觉履行。起诉离婚、离婚相关内容由法院判决或调解确定,具有法定权限,可申请执行。

一.协议离婚和法院起诉离婚的效力有什么区别

1.离婚的条件区别

(一)协议条件离婚:一是夫妻双方自愿;二、如果夫妻双方就子女抚养费和财产分割达成协议,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夫妻双方可以同意离婚,离婚应当到民政局办理。局。

(二)诉讼离婚条件:1、配偶之一重婚或非法同居;2. 配偶之一对家庭成员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爱好和不改变自己的行为;4、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5. 其中一位配偶已被人民法院宣布失踪。

2.离婚处理时间的差异

协议离婚:协议离婚比较简单。只要相关材料齐全,最快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离婚手续。

诉讼离婚:一审简易程序审判期为3个月,普通程序为6个月。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二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审理期限。

3.离婚程序的区别

协议离婚:比较简单,避免诉讼疲劳。

诉讼离婚:必须经过审查、受理、送达、证明、开庭等程序。

4.离婚的有效性差异

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中的孩子和财产的内容,需要双方自觉遵守。

诉讼离婚:儿童及财产的内容由法院在判决或调解中确定,具有法律效力。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离婚的条件是什么

(1) 协议离婚

协议的条件离婚是双方自愿离婚可以就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协议。

1.申请离婚的双方应自愿离婚。一方要求离婚,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2、申请双方离婚应妥善处理子女抚养费和财产问题。双方提出离婚请求,但未就子女抚养费、配偶一方生活困难补助、财产、债务处理等方面达成协议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3、其他未规定离婚的情形,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未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2) 诉讼离婚

夫妻关系是否破裂是法院考虑判断离婚的重要因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关系破裂,法院调解无效的,允许离婚:

1. 对方以夫妻名义与他人结婚或同居;

2. 对方有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

3、对方有赌博、吸毒等不良习惯。他没有一再改变他的教义;

4、夫妻因感情不和分居两年;

5. 一方患有法律禁止的婚姻疾病、一方在婚前隐瞒精神病、一方婚后未治愈、一方通奸等其他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的情形与他人非法同居等

三. 离婚法律问答

网友问:离婚您必须签署离婚协议吗?

律师回复:如果离婚夫妻选择协议离婚,他们肯定需要签订离婚协议。选择诉讼离婚的男女无需签署离婚协议。

网友问:民政局离婚和法院协议离婚有什么区别?

律师回复: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法通过协议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无法就离婚、子女抚养费或婚后遗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的法律制度。当事人之一法院档案诉讼与人民,人民法院按照诉讼程序审理案件,调解或决定解除婚姻。诉讼离婚是一种经过诉讼离婚,然后到法院判断的方式。

四、离婚诉讼程序

离婚诉讼程序一般可分为8个阶段分别为:庭前调解、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法庭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判结案。

1.庭前调解阶段

部分法官会在庭前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一次谈话,也即庭前调解工作。

若能化解矛盾,庭前调解不失为一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

若庭前调解无望,则当日或择日进入正式庭审程序。

2.宣布开庭阶段

书记员宣布当事人及代理人入庭,宣读法庭纪律,向审判长报告出庭人员情况。

审判长核对出庭人员身份,宣布案由,宣布正式开庭,宣读法庭注意事项及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各方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各方是否申请回避。

3.法庭调查阶段

原告陈述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及理由(可由律师宣读起诉状,当事人做补充)。

被告针对原告所述做答辩意见,并对事实做补充(可由律师宣读答辩状,当事人做补充)。

审判长按照先原告、后被告的顺序对事实部分进行调查、询问。

双方当事人提交证据,并相互质证(包括证人出庭作证)。

4.法庭辩论阶段

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当事人发表辩论意见,提出法律依据。双方当事人应围绕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及法庭确认的事实和证据,提出维护自己诉讼请求和反对对方主张的辩驳意见。

法庭辩论的顺序是:

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互相辩论

5.当事人最后陈述阶段

在一些民事庭审程序中,法官给予双方当事人最后陈述的机会,此时当事人可围绕案件争议焦点、诉讼请求、重要事实与理由做简要概述,切忌赘述。

6.法庭调解阶段

双方当事人提供调解方案,法官主持双方的调解工作。

若双方经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法院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一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生效,调解结案的,不得上诉。

7.合议庭评议阶段

若调解不成,审判长或合议庭宣布休庭,进入(合议庭)评议阶段。评议过程秘密进行,但判决结果公开。评议的结论及论证过程都会在判决书中写清楚。

8.判决书结案

当庭宣判或择日宣判,法院出具判决书,任何一方有权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