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婚姻律师-姚平
2025/4/11 10:56:33
立即咨询
🎈【结婚不是人生盲盒 | 被欺骗的婚姻,你有权一键“撤回”❗】
✨ “我以为嫁给了爱情,结果却是骗局”
被逼领证、婚前隐瞒艾滋、伪装富豪身份……
当婚姻从一开始就是谎言,《民法典》第1053条告诉你:
“别认栽!这种婚姻可以一键撤销!”
🔍 什么情况可以撤销婚姻?
① 被胁迫结婚(家暴威胁/非法拘禁等)
→ 自救期限:领证1年内
→ 取证关键:报警记录/伤痕照片/证人证言
② 婚前隐瞒重大疾病(艾滋病/精神分裂/遗传性残疾等)
→ 举证要点:婚前体检报告/就诊时间证明
→ 时效警告:发现真相1年内必须起诉!
💡 划重点!撤销婚姻 ≠ 离婚
✅ 法律层面“未婚”:撤销后婚姻自始无效,户口本仍显示“未婚”
✅ 财产保护更强:过错方可能少分甚至不分财产(彩礼需返还)
✅ 无冷静期:直接起诉,最快30天拿判决
🍀清醒避坑指南
❌ 出轨/家暴不能撤销婚姻!(但可起诉离婚索赔)
❌ 恋爱隐瞒婚史不算撤销理由!(属于道德问题)
❌ 超过1年时效只能走离婚程序!
🌟 结尾:
爱情或许会眼瞎,但法律永远不闭眼
错的婚姻不是污点,死守错误才是灾难
愿你永远保留“撤回键”的勇气
(附:全国妇女维权热线 :12338 📞
建议收藏⭐?)
-
答只要你持有逮捕证书,你就可以一直逮捕嫌疑人,直到你被逮捕。公安机关逮捕人员时,必须出示逮捕证书。逮捕后,应当立即将逮捕人送到拘留中心。除不能通知外,还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
内容:刑事拘留与逮捕的主要区别:刑事拘留和逮捕的决定机关不相同,刑事拘留的决定机关一般是公安部门和人民检察院;逮捕的决定机关主要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2025/4/10 18:44:23
立即咨询
分享一些股权纠纷典型案例及法院裁判要旨
1. 美康生物股权纠纷案
案情:美康生物与全资子公司原股东姚丹华因股权转让纠纷,历经多次审理,最终在2025年3月4日由宁波中院维持一审判决,驳回姚丹华上诉。姚丹华需承担14万元案件受理费。
裁判要点:股权转让纠纷中,若受让方未按协议履行义务,转让方有权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执行情况可能影响公司利润。
2. 出资瑕疵股权转让纠纷
裁判要旨:出资瑕疵的股东转让股权,若受让方明知或应知瑕疵,仍需承担出资瑕疵责任。股权转让的本质是股东资格的转移,而非单纯出资义务的转移。
3.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纠纷
裁判要旨: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需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生效。2016年后,负面清单以外的股权转让适用备案制,备案不再构成合同生效要件。
股权纠纷的常见类型
1. 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争议
包括代签行为、隐瞒债务、侵犯优先购买权等问题。例如,转让方隐瞒目标公司债务,受让方可主张撤销合同。
2. 股权转让款支付纠纷
受让方未按约定支付转让款,转让方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违约金。例如,某仲裁案例中,受让方未支付第二笔转让款,被裁决支付840万元及50%违约金。
3. 出资瑕疵与责任承担
未届出资期限的股权转让后,原股东仍需在未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4.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纠纷
隐名股东虽未登记,但可通过协议确认股东资格。例如,某案例中,法院依据《股权认购协议》确认隐名股东身份。
最新动态与司法实践
1. 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纠纷
北京西城法院发布典型案例,明确股东抽逃出资、违法减资等行为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一人公司财产混同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
2. 仲裁案例中的违约金争议
某仲裁案例中,违约金约定为转让款的50%,仲裁庭综合考虑资金占用损失,支持了该约定。
建议与启示
1. 对转让方的建议
确保股权转让协议条款明确,避免隐瞒债务或出资瑕疵。
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保障自身权益。
2. 对受让方的建议
在受让股权前,进行尽职调查,核实目标公司债务及股权状况。
明确约定转让款支付方式及时间,避免纠纷。
3. 对债权人的建议
关注公司股东出资情况,发现抽逃出资或违法减资时,及时主张权利。
-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
内容: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集资参与人返还非法吸收的资金,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集资参与人谅解,被害人出具谅解书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从轻、减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非吸案逮捕后并不一定会被判刑,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有可能获得无罪或缓刑的结果,当然,这需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理,主动退赃、赔偿损失,争取集资参与人的谅解。
-
天用债权律师-王熙
2025/2/27 14:58:47
立即咨询
前妻恶意转移财产200万元,还能要回来吗?需要看一下对方是否属于恶意转移财产,还要看是否在法律保护的期限内,如果属于恶意转移财产,法律上是可以追回的。
-
答一般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发出逮捕令并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将根据工作安排选择开庭时间。具体时间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内作出判决。《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两个月内不得超过三个月。
-
内容:尽管拘留和逮捕都是对犯罪嫌疑人的限制措施,但它们在法律定义、适用条件和限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二、逮捕的定义和适用条件1. 逮捕的定义: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限制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通常是在拘留期满后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拘留和逮捕在措施主体、适用条件、限制程度和审查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刑事司法程序中,拘留和逮捕是常见的强制措施,用于限制犯罪嫌疑人的自由,并确保案件的调查和审判进行顺利。
-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2024/7/3 17:41:36
立即咨询
欠钱不还,要账就要快,就要准,就要狠,不能拖。遇到欠钱不还,三个要账的还金时期一定要把握,不然自己的债务就变成呆账、死账、要不回来的账。首先,诉讼时效的问题,切记诉讼时效是三年的有效期,如果对方欠钱不给,每天好吃好喝,样样奢华,就是不还你钱,你考虑在三年的时间内抓紧提起诉讼,否则过期的就会增加败诉的风险。其次,强制执行的申请期限为两年的时间,对方未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要拖,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过了两年就很麻烦。最后一个,不要等到对方电话不接,消息不回的地步才去要账。要账就要怕,就要准,就要狠,不能拖。你明白了吗?欠债就必须要还,公布证律师帮你要回每一笔欠款。
-
答逮捕期限的计算方法:1。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调查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2。经上级检察院批准,案件复杂,期限届满后不能结束的,可以延长一个月;3。有特殊情况,不适合长期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和复杂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
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诈骗罪逮捕后能够判刑的时间是根据案件复杂程度、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和供述、法律的量刑标准以及刑罚执行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定的,而对于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多久能够判刑的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在一些情节较轻的诈骗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积极认罪并退赔相关财物,判刑时间可能会相对较短,诈骗逮捕后最快多久判刑诈骗被逮捕后,判刑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审理情况,然后是刑罚的执行过程,被判刑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到指定的地点服刑。
-
天用债权律师-王熙
2024/7/1 22:14:32
立即咨询
外交豁免权是什么?是不是在看逾期那个事儿啊,咱们不去讨论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啊,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它就是有一定的特权,所谓特权,他如果出现了一些违规的一些情况,或者违法的一些情况,你不能对他直接的进行逮捕拘留,但是就是说你有特权并不代表着你不要遵守法律规定,所以那个视频我也看了,这个人不管是从行为还是言语上面都是很狂妄的,他并没有利用好他的本职的一个岗位传递一个正面的信息,而是给社会大众传递了一个反向的一个信息,所以很快的话,他也在网上直接给大众来进行道歉了,他如果不道歉的话,损害的其实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形象,你享有特权并不代表着你有免死金牌,还是要遵守属地的法律规定的。
-
答检察院不批准逮捕嫌疑人,但需要继续调查的,继续调查的具体期限为一个月。《刑事诉讼法》规定,补充调查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完成。补充调查仅限于二次调查。补充调查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应当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
内容: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亲属收到逮捕的通知书后,判刑的时间是不固定的,逮捕后需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而侦查的期限不固定,侦查后要审查起诉,然后是法院审理案件,二、逮捕的必要性有哪些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亲属收到逮捕的通知书后,判刑的时间是不固定的,逮捕后需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而侦查的期限不固定,侦查后要审查起诉,然后是法院审理案件,一、收到逮捕通知书多久会判刑1、亲属收到逮捕的通知书后,判刑的时间是不固定的,逮捕后需要对案件进行侦查,而侦查的期限不固定,侦查后要审查起诉,然后是法院审理案件,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