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聋评残以ABR为准吗 #

被浏览:981

吴梦云律师 2022-08-04 981人收看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 对于郭某提交的价格鉴定书和保险公司提交的定损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因此,郭某的证据属于鉴定结论,而保险公司的定损单属于一般书证,郭某提交的价格鉴定书的证明力大于保险公司的定损单,应以价格鉴定书为准。
  • 合同自相矛盾处以哪个为准

    合同自相矛盾处以哪个为准

    内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发生的争议,劳动者在开始上班之后或者发生劳务派遣关系的时候就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及时的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024.01.10434人收看
  • 户口迁回应当取得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迁入的证明。因为落户将能参与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利益的分配,还要分享原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因此,必须先取得当地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的同意方可迁入户口。 其次,应当到现在户籍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开具迁出证明。 法律依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
  • 伤残鉴定以哪一次片子为准(伤残鉴定最迟不超过什么时间)

    伤残鉴定以哪一次片子为准(伤残鉴定最迟不超过什么时间)

    内容: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4、如果你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4、如果你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023.03.08418人收看
  • 退休时的年龄以身份证还是以档案为准(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退休时的年龄以身份证还是以档案为准(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内容:办理退休时,年龄是以身份证,还是以档案为准?对个人有何影响?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干部和女工人分别是55岁和50岁。在职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需要带上自己的档案和身份证到社保部们去办理退休手续。届时,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会对档案信息进行审核,以此来确定工龄等重要信息。那么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年龄,也就是判断该职工是否达到了退休的法定年龄。这时候,如果档案年龄和身份证年龄相符,就不会存在争议,但往往有些人员的档案年龄和身份证年龄不符合,这时候办理退休手续就可能受到阻碍了,不少退休人员感到不解,到底是以档案年龄为准还是以身份证年龄为准呢?。

    2022.11.2533人收看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依何为准,为什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依何为准,为什么?

    内容:合同法明确规定了,解释的顺序是合同第一,一但签订合同已合同为准!具体顺序为: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专用条款、通用条款、技术标准、设计图纸、清单和其他

    2022.11.22191人收看
  • 存在多份遗嘱效力该如何认定_如果有几份遗嘱同时存在以什么为准

    存在多份遗嘱效力该如何认定_如果有几份遗嘱同时存在以什么为准

    内容:《继承法》第20条第二款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要搞清数份遗嘱的法律效力问题首先应查明各份遗嘱的真实性,再查明各份遗嘱的合法性,合理性最后查明各份遗嘱的冲突性。

    2022.10.12770人收看
  • 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最好_伤残鉴定以哪一次片子为准

    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最好_伤残鉴定以哪一次片子为准

    内容:鉴定5-10级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还要支付伤残就业补助金,为的是工伤职工再次找到工作前能有更好的保障,具体标准按当地政府规定执行。

    2022.10.06136人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