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保险怎么扣除_哪些健康险抵个税

导读: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发文,决定从7月1日起,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由31个城市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一些保险公司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出了“税优健康险”。
什么是税优健康险
税优健康险,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他理解为:
一年期医疗险+万能账户。
每年固定交费2400元,这笔钱分为两部分:
第一,作为医疗险,扣除一部分风险保费;随着年龄增加,风险保费上升。医疗保险多为住院医疗,也会附加其他责任,比如特定门诊、住院前后七天门诊等等。
第二,剩下的钱进入万能账户,进行计息储蓄。万能账户有承诺的保底收益,一般为2%~3%。
税优有多优?
作为一款强政策性健康险,税优的特点非常醒目:
(1)报销范围较广,社保目录内外的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
(2)可带病投保。带病投保一般会降低保额;
(3)保证续保,且不会因为赔付情况调整费率;
(4)自付比例不高于10%,报销比例很高;
(5)个税优惠。
同时,税优的政策福利在于:
投保后,每个月可以享受到从税前收入中扣除200元的政策,也就是个税起征点从3500提高到3700元。每个月可节约的个税数额有限制,最高不超过200元。
税优健康险甫一诞生就加冕了四个光环:“保证续保”、“突破目录”、“带病投保”和“税优优惠”。
世界五光十色,美好的事物很多,然则有些也只是看上去很美,比如海市蜃楼。这许多光环,究竟真的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的加冕,还是对消费者的一道道紧箍?
不妨一条一条来看:
1、保证续保——当你老了,挥手再见
极大多数税优产品只保证续保到法定退休年龄,根据目前的延迟退休政策,意思就是最多到65岁(各家产品有差异,我们了解到最长的一家是75岁,不排除还有更长的保障周期)。
而事实上,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相当大——根据社保部门的统计,65%以上的医保费用支出,是用在25%的退休参保人员身上的。而随着我国老年化的发展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这一情况将更加明显。
保证续保,但不是终身保证续保,在迫切需要保障的年龄停止服务,有点遗憾。
2、突破目录——以及,正面/负面清单
如果一定要说突破社保目录,那么也要加一个定语:一定程度上。税优确实突破了社保目录,但在产品形态上,其对社保外目录加了正面或负面清单——正面清单是指,清单上有的项目才赔付;负面清单即清单上没有的就赔。不同的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在政策福利性产品上加入正面/负面清单的产品设计,无疑提升了购买成本和购买难度;同时,也埋下了理赔隐患。医疗险向来是理赔纠纷的重灾区,万一选得不合适,以后真出险了赔不了,那客户指责保险公司虚假宣传估计也是大概率事件。
3、带病投保——是好事,如果买不到呢?
这是税优产品最大的优势,监管文件上也明示: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
这当然是好,很好,非常好的优势。尤其对于已经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甚至是重大疾病的被保险人,意义绝对非同凡响。甚至可以说,这个产品就是为了这类人设计的。
那为什么还说,如果买不到呢?其实逻辑上很好判断:要是真那么容易买,我相信很多销售人员早去肿瘤医院门口摆摊了,那怎么现在税优产品经营惨淡呢。
这要放到实务层面来看:
首先,大多数税优产品在条款中约定,“既往症患者”应该有一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才能投保——这当然不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但对于已经身患重病的人来说,是不是有些苛刻呢。
其次,保险公司采用了团体投保的形式而拒绝个人投保。保险规划多以家庭为单位,这是非常合理且自然的:那么如果是普通的三口之家,买不了;三代同堂,悬了,因为老人可能超过年龄限制。三人成伙,五人成伍,除了公司组团投保,实务上对个人投保的限制并不小。
4、税收优惠——苍蝇蚊子也是肉?
刚才已经介绍过税【优】的运营逻辑。根据政策,税优产品可以提供最高2400的年度税前扣除额,也就是把起征点每月提高了200,因此实际最大免除税额=2400*个人税率最高档。根据以往公布的数据,大部分人最高档都在10%以内,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年度免税金额也就是240元甚至是72元。
你当然可以说,收入越高优惠越多啦~
哎,这是给高收入家庭准备的产品吗?
5、万能账户——聊胜于无吧
投保人每年缴费是固定的,2400元。扣除当年度风险保费后,剩下的钱进入万能账户进行计息储蓄。随着被保险人年龄增长,风险保费当然也会增长,我们以一款产品为例:56岁之后,保费为56-60岁 2296元,61-65岁 3045元;66-70岁 4109元,需按照这个价格交费——当然,万能账户里的钱,是可以抵扣的。
被保险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医疗险不可再续保,万能账户里的钱就派上用处了:可以当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也可以用于购买商业保险,但是,不可以取现。
最后回归到可操作的建议上:
健康的朋友,我想你会有更好的选择。
已经患病的朋友,税优对你更有用,拉上三五病友一起去买吧,挑选产品的时候眼睛/镜擦亮,看清正负面清单,最好有专业人士的协助。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为自己购买的符合规定的商业保险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进行扣除。判断标准:1所购买的商业险,保单上必须有税收优惠码。否则无法扣除;2保险费用2400/年(200/月)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发布通知,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实施范围推广到全国。从7月1日起,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抵扣个税,每月最高200元,每年最高抵扣2400元。不过,要想获得抵扣,纳税人需要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并取得“税优识别码”。多位专家表示,在通知实施前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因为无“税优识别码”,所以不能参与抵扣。
每年最高2400元参与个税抵扣
根据通知,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通知规定,适用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是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以及取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
通知进一步明确,取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为同一单位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所得。
同时通知指出,单位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或者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单位负担部分应当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视同个人购买,并自购买产品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一年内保费金额超过2400元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以后年度续保时,按上述规定执行。
抵扣需获得“税优识别码”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专家丁会仁表示,目前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抵扣个税的操作流程是:个人或者公司购买能够税前扣除的商业保险时,保险公司会开具相应的发票和保单凭证,并在保单凭证上注明识别码。购买保险后可以向公司财务部提供税优识别码和相应的材料,财务人员向地税部门提出申请,在计算个税时就可以在税前扣除相应的保险费用。
“纳税人要辨别一款保险产品是否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扣除政策,最简单的办法是在购买保险时能否取得税收优惠识别码,如果有识别码,可以税前扣除。”丁会仁表示。
据悉,“税优识别码”将由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按照“一人一单一码”的原则确定后下发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打印在保单上,是纳税人据以税前扣除的重要凭据。因此,今后纳税人在税前扣除商业健康保险支出时,均需提供“税优识别码”。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未获得“税优识别码”,以及购买其他保险产品的,将不能享受税前扣除政策。
东部某省会城市地税局工作人员提到,不在试点地区的公民,在通知从7月1日开始实施前,购买的商业健康保险,因为无“税优识别码”,因此不能获得抵扣。
每月最多节税90元
“三部委通知中有关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扣除的规定,是给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提供了一种限额扣除优惠。”武礼斌认为,政策的出台,对于希望通过给员工购买商业健康险来作为员工福利,或变相工资收入的企业来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因为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员工并不能享受每月200元的限额扣除优惠。
“推广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主要是为了推动多层次医疗体系构建、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江西省省地税局局长张和平6月29日在公开场合表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人群,一年最多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2400元/年,该政策涉及的自然人人数众多,社会广泛关注,扎实落实好这项减税政策,将切实增强纳税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刘兵介绍,个税最高税率为45%,即最多每月节税90元,而节税90元的前提是200元购买保险支出。
“个人以为,依靠该政策来达到税收筹划少交税款的意义不大。只有每月不超过200,年不超过2400元部分可以据实扣除。” 刘兵认为,除非却有购买保险的意愿和需要,否则不建议以此进行税收筹划。
“对能够买商业保险的中高收入而言,这点减税无关痛痒,而对低收入人群而言,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商业保险,也就谈不上税前再扣除200元。”丁会仁表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抵税政策,整体减税政策有限,更有利于保险行业。
东部某地级市一保险公司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一直在关注政策进展,并开发了一些产品,准备在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发力。
建议简化抵税流程
丁会仁还表示,在此前试点过程中,抵税流程过于复杂,特别是个人投保,须先去社保部门开具证明,然后再去税务部门打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此外,还需健康证明、个税申报等,最后还要去保险公司柜面办理。
三部委发布的通知也显示:“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涉及环节和部门多,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
其中,财政、税务、保监部门要做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宣传解释,优化服务。税务、保监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共享商业健康保险涉税信息;保险公司在销售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时,要为购买健康保险的个人开具发票和保单凭证,载明产品名称及缴费金额等信息,作为个人税前扣除的凭据。保险公司要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保持实时对接,保证信息真实准确;扣缴单位应按照本通知及税务机关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保险公司或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应向税务机关提供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相关信息,并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相关税收征管工作。
一、政策出来,可以怎么省钱 ?
根据政策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可以按照2400元/年(200元/月)的标准在税前扣除。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的,视同个人购买,按照单位为每一员工购买的保险金额分别计入其工资薪金,并在2400元/年(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税前扣除。
举例:小明购买一款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全年共计支付3000元,那么他当年最多可在税前扣除2400元(200元/月)。
假设小明月收入3500元。投保前:按照目前3500元的个税免征额,不需要缴纳个税;投保后:每月扣除200元,每月3300,不到纳税标准,不需要缴纳个税。这一政策对小明而言没有任何影响。如小明月收入3500元以下,也不受任何影响。
假设小明月收入3700元,投保前:每月应纳税所得额3700-3500=200元,按照税率3%来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元;投保后:每月扣除200元后,应纳税所得额3700-3500-200=0元,不需要缴纳个税。每月省6元,每年可以节省72元。
假设小明每个月月薪为5000元,以前每月缴纳个税:(5000-3500) 3%=45元,实行新的政策后(5000-3500-200) 3%=39元,每个月可以少缴6元,全年可以少缴72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计算模式,对于高收入的个人,其减免的税负将更加大,尤其是对于处于累进税额边缘的纳税人。
举例:接上例,假设小明每个月的工资为8100元,以前每月缴纳个税:(8100-3500) 20%-555=365元,而现在(8100-3500-200) 10%-105=335,每月可少缴30元,全年可少缴360元。
二.购买了何种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减税 ?
商业健康险包括以下主要险种
疾病保险(主要针对重大疾病的保险);
医疗保险(包括一般疾病和重大疾病的保险,范围较宽);
收入保障保险(指个人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
长期看护保险(指对丧失生活能力人或老人的护理保障和经济赔偿的保险)。
目前,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险,主要涵盖疾病保险、医疗保险两部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购买了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必须取得税优识别码,才能享受税收优惠。
那什么是税优识别码呢?税优识别码是为确保税收优惠商业健康保险保单唯一性、真实性、有效性,避免纳税人重复购买税优商业保险产品,由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按照“一人一单一码”原则对投保人进行校验后,下发给保险公司,并在保单凭证上打印的数字识别码。
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未获得税优识别码,以及购买其他保险产品的,不能享受税前扣除政策。
因此,要辨别一款保险产品是否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扣除政策,主要看购买时能否取得税优识别码。
三、哪些个人的收入可以享受政策?
取得工资薪金所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
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纳税人;
取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
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
其中,取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是指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为同一单位提供劳务而取得所得的个人 。
举例:
小明2018年炒股收入10万元,不能享受此项政策。
小明2018年取得房租收入30万元,不能享受此项政策。
小明2018年取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100万元,不能享受此项政策。
四、实务之中如何操作?
1.工资薪金和连续性劳务报酬纳税人自行购买保险产品:
个人直接购买商业健康险产品,取得税优识别码后,应及时向扣缴单位提供保单信息。扣缴义务人应依法为其进行税前扣除,不能拒绝个人税前扣除的合理要求。
连续性劳务报酬纳税人是指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又在单位连续性工作、有购买健康险意愿的个人。在判定上,要看该个人是否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为同一单位提供劳务并取得所得。典型人群: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等。
扣缴义务人在扣除时,应在每月200元限额以内据实从个人应税收入中减去月保费支出。
对一次性交一年保费的,分摊在各个月份,按月扣除。
举例:小明购买一年期商业健康险,一次性交费2200元(平均每月183元) ,小明及时将保单交给单位财务人员,单位财务计税时,每月为小明扣除183元。
举例:小明购买一年期商业健康险,一次性交费2800元(平均每月233元),小明及时将保单交给单位财务人员,单位财务计税时,每月为小明扣除200元。
2.单位统一为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产品。
单位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或者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应将单位为每一参保员工负担的金额分别计入其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并自购买产品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
举例:某公司为小明购买了一年期商业健康险,一次性交费2400元(平均每月200元),小明每月工资5000元,则首先应按月将200元计入工资中,小明申报的工资薪金为52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再将按照扣除限额将200元扣除,即(5200-3500-200) 3%=45元。
3.个体工商户:
(1)查账征税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自行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在不超过2400元/年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2)核定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情况明细表》,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程序相应调减其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
(3)个体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的员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其享受优惠的流程与企事业单位一样。
个体工商户购险的申报:
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和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出,在年度申报时填报《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表)》并享受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政策,将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金额填至“允许扣除的其他费用”行(需注明商业健康保险扣除金额),同时填报《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情况明细表》。
2017年4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通知强调自今年7月1日起,凡符合要求的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规定部分。
其实,这个政策的核心意思就是: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单位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应分别计入员工个人工资薪金,视同个人购买,按上述限额予以扣除。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额扣除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减除费用标准之外的扣除。
举个例子来说:
张先生购买一年期商业健康险,一次性交费2200元(平均每月183元),单位人事计税时,每月为张三扣除183元。
说到这里,我顺便一起来看看到底有哪些人是可以享受到这项政策的呢?
第一类:取得工资薪金所得、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个人连续3个月以上(含3个月)为同一单位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所得的个人);
第二类: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纳税人(包括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合伙人);
第三类:取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承包承租经营者。
我们需要特别留意的是:炒股收入,房租收入,特权使用费收入等非政策规定内的所得项目,是不能够享受此项税优政策。
说完适用人群之后,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我们够买哪些商业健康保险是可以享受税优政策呢?
税优保险有几个比较明确的标志:
1、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产品,可以在保监会官网查到“批复文件”。
2、产品全名一般带有“个人税收优惠”字样,如:平安税优保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万能型)等等......
3、保单凭证上必须注明“税优识别码”(一人一单一码)
笑喷了,这种政策出台很有趣,打个比方,你每月花五百元买商业健康险的话,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二百基数(此为上限,你花一千也是扣二百),按百分之三税率算可少交六元个税。容我再去笑一会。
目前所有的商业险,都不可以抵扣。说是抵扣的商业险价格不一样,真的是天大的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