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劝退和开除的区别_离职和劝退有什么区别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15来源:律总管485人收看
导读:
工作中的离职、辞职、劝退、开除本质上都是员工和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只是解除劳动关系的形式不一样。

工作中的离职、辞职、劝退、开除本质上都是员工和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只是解除劳动关系的形式不一样。

所以说,离职、辞职、劝退、开除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在于:

一、离职:是名词,是指员工已经和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状态,一般来说,离职是结果,员工辞职、劝退和被开除是导致离职结果的离职过程。

二、辞职:是动词,是员工的主动申请离职的行为。

(一)一般来说,员工主动辞职,有以下原因:

1、对公司环境不满意,包括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

2、对公司的政策不满意,主要是指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3、对薪水不满意,主要是薪酬水平和公平性方面;

4、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上司不满意,世界著名的调查机构盖洛普有一个调查,说70%的员工离职时因为对自己的直接上司不满,这里面又分为:

1)直接上司能力不足,不能带领团队达成目标;

2)直接上司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最直接的反映的就是简单粗暴;

3)直接上司的管理理念有问题,不愿意或不能帮助下属成长。

(二)辞职又分为试用期内辞职和试用期后离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应提前3天提出辞职,试用期后应提前30天提出辞职,否则公司有权按员工未提前申请的天数,扣发员工的工资。

以试用期后的员工来说,应提前30天提出辞职是指员工书面提出辞职申请之日起,到员工办理离职之日的间隔不能少于30天,通常也指一个月。

比如说,甲员工试用期后申请辞职,按规定应提前30天申请,但甲要求提出申请20天后就要办理离职手续,这种情况下,公司有权扣除甲10天中的正常工作日的工资。

三、劝退:也叫辞退,也是一个动词,其实按照标准的法律用语来说,应该称为:公司和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但通常都是公司主动劝退员工,所以也称作是员工被动离职,劝退也分为试用期内劝退和试用期后劝退:

1、试用期内劝退,公司一般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虽然《老动合同法》要求公司举证证明员工在试用期内不胜任的原因,但实际操作中,包括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在内,都会支持公司在试用期内劝退员工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做法。

所以如果员工说在试用期内被公司劝退,建议不要做过多挣扎,不要浪费时间,赶紧办理离职手续走人,好尽快找到新工作。

2、试用期后劝退,则需要完全遵守协商的原则了,所谓协商,就是必须得双方都同意,公司才可以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如果公司不和员工协商,或是在没有和员工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强行不让员工上班,那就是开除,劝退和开除公司所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劝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支付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具体见下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关于经济补偿金怎么计算,这个我在前面的回答文章中已多次提及:

简单来说经济补偿的标准是1+N。

1就是企业需要支付你一个月的待通知金,顾名思义,如果企业提前一个月通知了要和解除劳动合同,那企业可以不支付待通知金。

如果企业一通知你就马上叫你离职,那就需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金给你。

N就是你在这个公司每服务满一年,就可以在解除老公关系的时候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赔偿,如果服务没有满一年,但是满了半年,则企业也需要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如果你服务不到半年,则企业需要支付你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假设老王在这个公司服务了3年4个月,工资是5000元/月。

则老王的经济补偿金为1个月待通知金5000+3.5个月的工资的补偿金17500=22500元。

四、开除也是动词,对员工来说是被动离职,刚才我们说,开除其实就是公司在不和员工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禁止员工继续工作,和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开除也分为试用期内开除和试用期后开除:

1、试用期内开除和刚说的试用期内劝退其实是一回事,所以作为员工来说也没啥说的,赶紧走人找新工作才是正道;

2、试用期后开除和试用期后劝退性质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开除,公司需要承担的后果就不只是N+1点赔偿了,先看下《劳动合同法》怎么规定: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所以,如果公司没有和员工协商一致,强行开除员工,并且不合法的情况下,员工:

1、可以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继续上班;

2、可以要求公司支付两倍的赔偿,比如说甲员工在这个公司做了2年,那他就可以要求公司支付2年的2倍,即4个月的赔偿金。

最后,还是要说,开除现在已经很少有公司会用了,顶多就是劝退或辞退,因为开除不止是要公司支付更多的经济补偿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打击或侮辱,作为一个公司来说,你可以让这个员工走人,但请不要侮辱别人,尤其是对一些报复心很强,很小气的公司老板或管理者来说,如果你随随便便去侮辱一个员工,一方面说明老板或管理者个人心智模式不成熟,看不透职场上的分分合合其实是一种常态,更重要的是会伤透那些还在公司工作人的心,因为他们也担心哪一天公司会开除他们,到那时,这公司将没有人会认真工作。

职场实战派,不谈理论,只向大家呈现亲身经历的职场实战方法和做法,欢迎大家关注或留言参与讨论。

有很大区别,离职和辞职相近,但是劝退和开除就比较严重了,在办离职手续的时候,这几个词一定要看清楚,不然吃亏的可就是自己。

一、离职和辞职相近

在以前“离职”更多用于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意思是指:因退休、辞职、停职、免职、死亡等原因,离开其所担任的职位。

而现在离职和辞职都是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在规定时间内跟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成为职场上的“自由人”。正常办理离职手续后,不会对你个人找下一份工作有什么影响,但是劝退和开除就不一样了,它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原公司也不会做出任何赔偿。

二、劝退一般分为试用期劝退和正式员工劝退,都是因为工作表现、能力达不到公司要求,或者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被公司劝退。

劝退比较委婉,双方好聚好散,正常办理离职手续,主要以下几种情况:

1、 试用期劝退,试用期员工表现达不到公司要求,公司有权终止试用而且不用给员工赔偿;

2、 正式员工劝退,双方协商,公司给一定的补偿和让步,员工自己提出离职,办好手续。比如发满这个月工资,或者给2周时间你去找工作等等,这种好处就是,下家公司做背景调查的时候,你的离职原因是“个人原因,正常离职”;

3、 正式员工劝退,相当于辞退,公司按照劳动法,根据员工在公司服务年限,给出相应的经济赔偿。不够半年补半个月工资,超过半年按照一个月工资进行补偿,也就是所谓的N+1补偿;但是这种下家公司做背景调查的时候,你的离职原因就是“不符合公司要求,辞退”,可能会对你找下份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劝退,个人建议:

如果你能拿到的补偿并不多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好聚好散,不差那点钱,重要的是赶紧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但如果遇到公司裁员或者你在公司工作时间比较长的话,那坚定选择劳动法相应的补偿,维护个人权益,不要退步。

三、开除比较严重,是公司占据主导来终止合同关系

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侵害了公司的利益、失职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违反国家行政处罚条例甚至违法等等,公司有权开除(辞退)员工,而且不用给任何补偿。

当然这样也是有风险的,不过很多大公司公司制度健全,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都会做新员工培训,并且签到,发放员工手册,并让员工签收,起到公司已经告知你哪些情况下,公司有权开除辞退你。

大家在职场里,最好不要背一个开除或者辞退,因为你可能在这一行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

职场且行且珍惜,维护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冒险去踩红线。

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情绪化的概念,一种是情绪化的概念。

一、非情绪化的词:离职

离职,离开公司的岗位、脱离与公司关系的一种事实。这个词没有任何情绪化的解释在里面,只是想表达前述的事实。它的含义包含了辞职、辞退、劝退和开除。在“不再某组织的岗位上工作”含义的词汇中,出于最顶层。

二、非情绪化的说法:辞职

辞职,就是员工主动提出离职的一种行为。这里的关键是“员工主动”,而且没有任何情绪化包含在这个词语当中,完全是反映离开公司、离开岗位的一种行为。

三、情绪化的说法:劝退。

严格的讲,劝退,就是一个组织出于对员工名声、名誉、情感或公司名声、名誉、利益的考虑,而用另外一种柔和的方式劝说员工离职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出于一种情绪的原因,也是情绪的一种反映。

四、情绪化的说法:开除。

开除,是带有严重情绪化的一个词,这种情绪包含了憎恨、愤恨和发泄。开除,一定是因为公司认为员工严重触犯了公司的“天条”而用的一个“解恨”的词。如果仅仅用辞退,似乎不能表达“解恨”的情绪。其实,从法律定义上讲,都是一个意思。

除了以上两类、四种表达方式之外,近义词还有“解聘”、“解职”。

五、解聘和解职。

很多公司除了劳动相关法规层面的“劳动关系”之外,在内部还有一种特殊的“聘书”,内容主要是描述某员工在公司里担任某种职务。当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不合适的时候,公司会解除岗位“聘书”的内容,也就是解聘,但之后可能会给解聘的员工换一个职位,一般来讲,解聘并不意味着离开公司。解职,就是解除职务关系的意思,与解聘基本同意。只是解聘,会导致在某这位上的一些特殊权利和福利同时失效,而解职,仅仅是指解除职务及其权力。

给大家讲讲这几者对职场人有什么影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辞职是一种主动选择,理论上影响最小

几乎所有的职场人都经历过辞职,可能是因为工作不顺心、可能是觉得没有成长和发展、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规划等等,但不论是什么原因,主动权都是由员工掌握的,是员工自己提出了离职,因此员工可以选择找好下家后再离职,这时候离职对员工的影响是非常低的,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千万不要裸辞,因为隐性损失非常大,接下来会提到

2、劝退是企业认为员工不合适,但是又不想撕破脸的折中方式,影响较大

有时候是因为员工能力不够,又或者是犯了一些虽不是特别严重但也没法继续在企业待下去的错误,但是公司念及情分或者考虑到对员工不要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采取与员工沟通进行劝退,虽然这对于员工是一种被动离职,但是由于企业态度并不强硬,所以可以尝试争取一定的时间,比如给自己半个月或一个月时间找工作,很多时候企业有可能同意

3、开除是最被动的一种离职形式,影响最大

一个员工被开除绝大部分时候是触及了企业的底线,企业只能采取最严厉的手段让员工马上离开,由于这是完全被动且没有商量余地的,所以对员工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收入影响,其次公积金、社保的影响都是隐性的,可能会影响办理居住证、贷款、买房等等

职场是个大江湖,不是能力强就可以平步青云、一帆风顺。这里面的门道有很多。

想知道更多职场真相,欢迎关注楠哥说职场,也可以向我提问,相信我的答案一定会给你带来帮助。也希望我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职场上的成功!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