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炒股可行吗_融资想炒股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16来源:律总管450人收看
导读:
每当股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在股票市场赚钱了,有部分人也是蠢蠢欲动,资金少或者没有资金怎么办?想当然就是抵押房产贷款炒股!

每当股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在股票市场赚钱了,有部分人也是蠢蠢欲动,资金少或者没有资金怎么办?想当然就是抵押房产贷款炒股!

没有进过股市的人,总认为股市是个检钱的地方,却不知道股市的凶险,不知道多少人想退出股市,却欲罢不能,因为在股市赔了钱,不甘心哪!

所以说想通过股市致富可以理解,但是不建议通过抵押房产贷款去炒股,因为在股市中人性中的弱点暴露无遗,贪婪与恐惧始终伴随着你,投入股市的资金要量力而行,前提条件是暂时用不到,如果发生损失不会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为最好!

散户、中户、大户,挣钱的手段有:

一,从上市公司得到分红。

这个我是不屑一顾啦,它们的分红少得可怜、打发叫花子。

二,从其他散户、中户、大户那里挣。

这个取决于你的实力:或者你有真正的内幕(你家是权贵巨商),或者你的选股水平很高、大盘也看得很准、严守操作纪律(牛市捂股、熊市空仓)。

所以,如果炒股的水平不是相当高,不建议把急用的钱也投入股市。

最后,千万千万不可以配资,极高的仓位风险下的高杠杆,让财富迅速蒸发。

下周建议赶紧清仓盈利的股票,大盘即将见顶。套牢的(亏损超过-20%的)留着下次补仓。

个人认为,千万不要这样做,闲置资金炒股可以,赚了当然最好,亏了也误伤大雅,但万不可抵押房产,或者卖方或者借贷炒股,非常危险,很容易上头,股市并不是无风险的投资,虽然近期可能行情好,但并不代表行情会一直好下去,回想一下15年的牛市,多少人卖方借贷,或者融资加杠杆炒股,最后股灾没躲过,连本带利全部亏回去,甚至倒赔很多钱,很多人总以为自己足够聪明,能逃顶,但真正到顶的时候,往往觉得还能再涨,结果可想而知,股市涨的太快,机构就会割韭菜,不变的定律。

抵押房产是否能从银行贷来资金

房产是个好东西,不仅能够增值保值,关键时候还能用来抵押贷款,缓解现金流的紧张。可是抵押房产向谁抵押融到资金入市炒股呢?

一般来说,正常的抵押融资都会去找银行,银行的贷款利息相对较低,而且有房产抵押物的贷款审批很容易,但银行是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是受到监管的,监管已经不止一次的明确提出,房地产、股市都是贷款资金禁止流入的地方,如果你跟银行说,我要贷款炒股,银行客户经理会直接拒绝你,因为对银行客户经理来说违规操作的风险比收益大,一旦被监管查到,这辈子的职业生涯就完结了。

改变资金用途的后果

如果直接抵押贷款炒股的路走不通,那就曲线救国嘛,用其他用途来贷款,然后悄默声的把资金用到股市不就行了!显然这是很多人的做法,但这种做法的风险大到你无法想象。这个风险可不是炒股亏损还不上钱的债务风险,而是涉嫌贷款诈骗罪会被绳之于法的法律风险。

这个后果才是不能承受之重。

从非银行途径贷款

不从银行贷款当然就不会存在涉嫌贷款诈骗罪的风险,但是要承担高利率,以及债务缠身的风险。民间借贷的利息有多高,咱就不详细说了,年息15%估计就算低的了。炒股能赚多少钱,这是一个未知数。可能赚的盆满钵盈,也有可能血本无归。不要说什么人有多大产,地有多大胆,把自己的未来一股脑的梭哈给了股市,让上天决定自己命运,听起来很豪迈,一旦赢了,够自己吹一年,一年后,还会故技重施,但是命运会一直眷顾你吗?未必!一旦输了,这辈子剩下的日子就只有还债一件事可做了。什么花前月下,什么周游世界,什么财务自由,都将会是镜中花,水中月。

资本市场是残酷的,投资最好用自有资金,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要把全部身家都用来炒股,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谁都可以承受盈利,但是有愿意够承受损失呢?抵押房产炒股,赚了皆大欢喜,赔了,一地鸡毛。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承受,那就去看看那些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的人,我想你会有答案的。

股市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市场,炒股赚钱是一个专业化非常强职业,需要大量的实践加专业知识,炒股的钱最好是你几年或十年都动用不着的钱,因为股票大部分是在考验持股人的心态,试问你卖房的钱炒股,心态怎么会稳的下来,所以卖房炒股最不可取。

股市投资是一种风险非常大的投资方式,你能问出这种问题,我猜你觉得很可能最近牛市来了,希望能赚的更多玩一把大的,我告诉你,这种想法非常的危险。

建议大家如果没有高强的控制风险和冷静分析股票走势的能力,不要拿自己的房产和地产去做抵押,毕竟这样做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其次,抵押炒股往往具有一定的还款期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抵押炒股的利息自抵押日期起就开始计算,不管抵押来的钱投资者用还是没用!相比抵押炒股来说股票配资是投资者很好的选择。股票配资是指投资者向股票配资平台缴纳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获得一定杠杆倍数的配资资本,是一种能够快速放大收益的交易行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