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中人”的退休金仅能领到退休前的一半金额,能选择延迟退休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07来源:律总管173人收看
导读:
实际上,养老金的高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个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有直接的关系,时间长,缴费基数高,那么,他的养老金必然不低。

原来这个钱数仅仅只是中人退休的临时生活费,并不是真正的养老金。因为中人的养老金计算起来是非常麻烦的,涉及到“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和四种养老金的计算(注:基础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旦这些中人的养老金计算完毕,差额部分会一次性补齐,之后就会按照正常的养老金标准发放了。

还是我校的一个中人,男教师,38年教龄,退休之前月工资是4400多元,2016年退休时也是领取3400多元的临时生活费,而他现在的养老金已经赶上了退休之前的打卡工资,所以说,他的养老金不比在职时低。

必须要承认,退休之后,没有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因此,实际收入比在职要低一些。但是,他们现在和在职教师一样有年终奖,也是很好的补充。

实际上,养老金的高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个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有直接的关系,时间长,缴费基数高,那么,他的养老金必然不低。而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仅仅只是延长了缴费年限,增加了缴费总额,比早退休要好一点,但是和同样的人相比较,养老金与不延迟退休基本持平。

教师作为事业编制人员,自然也参与了2014年10月开始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从那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内就区分出了“老人”、“中人”和“新人”。

在改革之前退休的那部分就是“老人”,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是按照计算的,也就是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他们退休后按照计算发放养老金。

养老金需要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而“中人”因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因此养老金发放比较复杂,特别是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这10年过渡期退休的这部分人,。而因为新办法涉及的参数迟迟未能确定,导致“中人”一直领取的都是按2014年9月的工资预发的养老金,这会比实际应该拿到的低了不少,

不过退休是一件政策性非常强的事情,并不是你想延迟退休就能延迟退休的,除了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以及一些国家需要的特殊人才外,大多数人到达正常的退休年龄,也就是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肯定是要办理退休的。

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

当然,对于女性同胞来说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可以推迟5年,年满六十周岁退休。

其实“中人”领取的养老金低只是暂时的,2018年开始已经有多个省份对“中人”的养老金进行了核算补发,因此并不需要担心,该领到的钱还是可以拿到的。

退休“中人”一词,出现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制度并轨之后。在此之前退休的称为“老人”,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称为“新人”,只有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这10年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才称为“中人”。自2014年10月1日开始,伴随着“中人”的陆续退休,“退休金”已被“养老金”所替代。

一、关于“中人”退休养老金的几个误区

1、退休“中人”养老金仅是退前工资的一半吗?

以下是当地2018年4月份退休的一位“中人”教师的养老金审批表:

表注:

a、

表中为人社部门核定发放的月基本养老金数额,由社保中心按月划入个人帐户。满35年工龄按照原基本工资90%的最高标准计算,该退休教师的养老金是6694元/月。

b、

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工资提高10%部分,退休时满30年教龄的继续享受,一次性发给180个月(15年)的。该退休教师为4.3万元,月均240元。

c、

退休教师属独生子女父母的,享受基本工资5%的独生子女补贴,一次性发给180个月(15年)的。享受10%加提的不再计发,即原来说的退休金不能超过在职工资的100%。

d、

地方性住房补贴根据当地划定的工资比例计提,按月发放。该退休教师730元/月。

上述后三项,由本级地方财政核发,均以2014年9月份个人基本工资为基数、加上历年增长系数计算。目前,该退休教师养老金及补贴收入7664元/月。

2、退休“中人”比“老人”养老金低吗?

就这个问题,笔者曾调查过在2014年10月1日前后退休的教师同行和同学,同等情况人员其退休养老金并没有多大差别。即使个别数额有所不同,也仅是在百元之内,其原因主要是工龄教龄、职称晋级早晚造成的,而且越早退休的养老金越低。这种“中人”和“老人”短时期的微小差别并不是并轨政策带来的。

尽管“中人”的养老金是按2014年9月份个人基本工资为基数计算的,看起来好象比退休时基数低了,但不要低估了工资政策的连续性和设计者们的平衡能力,起码从两个方面给予了保障。一是在个人原基本工资基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之后历年的工资收入增长系数,如同银行存款的复利;二是增加了个人4%、单位8%的职业年金补充机制,确保了“中人”与“老人”退休金不致出现大的差距。

因此,退休“中人”比“老人”养老金低的说法,也不符合实际。

3、“新人”以后的退养金一定比“中人”高吗?

这个说法有点杞人忧天。随着经济发展,10年之后的养老金肯定会比现在要高,但“中人”的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不可能出现大的差距。请相信工资专家的智商和现代化大数据,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新的应对办法,这便是养老金制度的合理之处,也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二、延迟退休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的

目前,国家制度层面的大范围延迟退休方案还没有出台,具体办法众说纷纭,真正付诸实施尚需时日。小范围的延迟退休办法,仅限于县处级女领导干部和副高以上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教师),个人自愿申请,可选择在55岁或延迟到60岁退休。对其他大部分人来说,还没有延迟退休的选择机会。

三、为什么会出现“中人”养老金误区

退休“中人”养老金出现误区、造成疑虑,主要原因是养老金政策宣传不到位,具体计算办法和标准细则相对封闭,单位财会人员对养老金业务不熟悉,主要参照数据指标个人不知情,社保部门与单位及退休者本人缺乏沟通交流等。

希望相关部门和业务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退休“中人”退得舒心,养老金领得放心。

教师“中人”的养老金不会仅领到退休前的一半,延迟退休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的。应当为“中人”养老金正名,消除“中人”低于“老人”、更低于“新人”的疑虑,丢掉退得越晚养老金越高的幻想。

首先,教师“中人"的正式退休金不可能只是退休前工资的一半金额。

其次,教师作为事业编制的人员,除了有高级职称的女教师按政策可以延迟到60岁退休外,其他人都不能选择延迟退休。

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由于“中人"养老金计算在视同缴费指数、.工资增长率、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计算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复杂性,致使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历经几年,中人的正式养老金待遇却一直没有理顺、兑现。也使得各地自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陆续退休的人员都仍然按照2014年9月以前的工资标准计算预发养老金,也叫临时生活费。顾名思义既然是临时生活费,教师“中人"的退休金仅能领到退休前工资的一半也就不奇怪了。

但这个仅仅是预发养老金,当“中人"正式养老金待遇理顺后,由于国家对“中人"养老金釆取了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10年过渡期内釆取新、老两种方法对比计算等一系列限高保底措施,所以“中人"的正式退休金待遇绝对不可能会是退休前工资的一半。当“中人"正式退休金理顺、兑现后,会按照本人正式养老金的标准,从退休的次月起逐月进行补差。

从四川省、浙江象山县丶江西赣州市、山东潍坊市、安徽肥西市等地巳经理顺、兑现“中人"正式养老金待遇的情况来看,都是这样执行的。

教师“中人”的退休金仅能领到退休前的一半金额,能选择延迟退休吗?中人退休金只有退休前一半应该不可能,除非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退休金,而不是全部退休金。至于说选择延迟退休,这只有高级职称女老师才有的权利,男老师和女中级职称老师是没有选择权的。

一、老师“中人”退休金的计算方式。

所谓“中人”就是指2014年10月至2024年10月退休的老师,属于中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叫“老人”,老人老办法。而2024年以后退休的叫“新人”。

1、中人的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中人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及过渡性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跟缴费年限成正比,跟你每月缴纳金额成正相关。个人账户养老金。假设老师60岁时个人账户已有10万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100000/139=719元。过渡性养老金则是你2014年10月前工作时间视同缴费时间所享受的养老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职业年金,单位和个人分别以8%和4%工资基数进行扣缴。职业年金是养老金的有益补充,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

2、为什么感觉中人的养老金比老人的养老金少。

是因为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比较麻烦,现在发放的只是按2014年的基础性养老金标准发放的退休金,并不是全部的养老金。等到中人的养老金计算完毕,差额部分会一次性补齐,之后就会按照正常的养老金标准发放了。其实现在有些地区已经在对中人进行补差了,补完后,就按你真正的养老金标准发放,这时你的养老金绝对不会比老人的养老金少,因为国家对中人养老金实行的政策,确保中人的养老金不低于老人的养老金。

二、延迟退休只有女高级老师才有的权利。

现行政策规定,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岁,女老师55岁退休,而女高级老师可以选择到60岁退休。而男人不管是工人还是老师一律是60岁退休,不能提前退休,也不能延迟。所以女高级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55岁退休或60岁退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