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险出险一次第二年保费上涨吗_交强险出险影响商业险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16614人收看
导读:
买了一辆新车,但是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不是在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的,假如不幸出险,应该怎么处理,要向哪一家保险公司报案呢?保险公司会以什么方式理赔呢?

首先,用交强险赔付,若交强险够赔付,则不用商业险赔付,若交强险不够赔付,则多余部分由商业险赔付。

(交强险先行、商业险补充)

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车出险时,一般会先通过交强险理赔,超过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则要通过商业险理赔,交强险赔偿限额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所以,如交强险和商业险不是在同家公司购买的,车出险时除非车主能确定事故损失不会超过交强险限额,否则应同时向两家承保公司报案。而保险公司在理赔方式上,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1、车主全责

若损失未超出交强险限额,由交强险全额理赔;损失若超过交强险限额,先由交强险赔付,其余部分再通过商业险按责赔偿。

2、双方均有责

若损失未超出交强险限额,则“互碰自赔”,也就是由各自的交强险保险公司承担理赔责任;若超过交强险限额,则同样先通过交强险赔偿,其余部分通过商业险按责赔偿。

3、车主无责

应由事故责任方承担理赔,但如果责任方肇事后逃逸,例如,许多车主都曾遭遇停车期间被刮碰却找不到责任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交强险无法进行理赔,但车主可以在发现后向商业险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核实确认后,也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赔付。

如上所述,分别在两家保险公司承保,出险时需要分别报案,等待两家保险公司查勘员分别到达现场,可能会耗费更多时间。在后续索赔过程中,需要在两家保险公司分别办理理赔手续,无形中可能为理赔程序增加负担。

因此,为了规避以上麻烦,车主应该尽量选择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进行投保。所以最好选择同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交强险和商业险,减少诸多不便,节省理赔时间。而且交强险的价格全国统一,对需要投保交强险的车主朋友来说,选择A公司和选择B公司区别不大,不如投保在同一家公司

你只要通知俩家公司就行了,还有提交材料是如果需要两家公司都进行赔付的话需要给两家保险公司提交材料~仅此而已~交强和商业的保险范围是不一样的~出险时注意一下给相应的保险公司打电话就行了~严重的人伤事故最好给两家公司都打电话

如果交强险和商业险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出险该如何理赔?

一般的情况是交强险先行赔付,商业险作为补充。

咱不同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出现略有不同。

车出险时,一般是先通过交强险进行理赔,超过交强险赔偿限额的部分刚是需要通过商业险进行理赔。交强险的赔偿限额一般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所以交强险与商业险,如果不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出险时除非车主能确定事故损失不会超过交强险限额,嗯,否则应同时向两家承保公司报案。

情况一:车主无责任时

由事故责任方承担理赔,但如果责任方逃逸或者找不到,这种情况车主只能利用商业险理赔,待保险公司核实确认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赔付。

情况二:车主全责时

若损失未超出交强险限额,由交强险全额理赔;损失若超过交强险限额,先由交强险赔付,剩余部分再通过商业险按责赔偿。

情况三:双方均有责任

若损失未超出交强险限额,由各自的交强险保险公司承担理赔责任;若超过交强险限额,则同样先通过交强险赔偿,其余部分通过商业险按责赔偿。

个人建议交强险和商业险选择同一家保险公司,这样可以提高理赔效率。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购买车险的时候都会选择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这样不仅购买方便,理赔也很省心。然而,好多车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交强险和商业险没能投保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后续发生交通事故需要理赔时相对要麻烦一点。发生交通事故以后,是报交强险,还是报商业险,还是两家都报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交强险和商业险各自的保险责任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用什么险去解决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

什么是交强险?

交强险的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死亡伤残费用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死亡伤残费用包括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医疗费用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医疗费用包括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合理的后续治疗费、整容费、营养费。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是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

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什么是商业险?

商业险分两类:基本险(主险)和附加险。

基本险包括: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全车盗抢险。

附加险包括:车辆划痕险,自燃险,涉水险,不计免赔特约险等。

商业险中只有第三者责任险是赔付受害方的,它是交强险的补充。

第三者商业责任险的含义是指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员在使用被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在了解了交强险和商业险的概念和保险责任后,遇到交通事故该如何报保险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单方事故,比如你的车碰到限宽桩,墙体等,对方没有损失,不需要进行赔偿,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给你的商业险公司打电话报案,由你的车损险进行理赔即可。

第二种:双方或多方事故,你负有一定责任(主责、同责或次责)。如果对方财产损失在2000元以内,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内,死亡伤残金额在110000以内的部分由交强险先行赔付,超出交强险责任限额以外的费用,由你的第三者责任险按照事故责任比例进行赔付。同理,你的损失由对方的交强险和先行赔付,不足部分再由对方的第三者责任险按照事故责任比例进行赔付。所以,遇到这种事故,就需要给两家保险公司同时报案进行理赔!

第三种:双方或多方事故,对方全责,你无责。如果对方只有财产损失而没有人员伤亡,最好别报交强险,自己承担100元无责赔偿即可。如果对方有人员伤亡,只需要报交强险理赔即可。

另外,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时,需要对比赔偿金额和来年保费上涨额度的大小,如果赔偿金额小于来年保费上涨的额度,建议自掏腰包。如果赔偿金额大于来年保费上涨的额度,那就报保险理赔。

商业保险和交强险不是一个公司,是都可以理赔的,根据理赔金额来决定怎么理赔,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分析。

给别人造成损失的,金额不大于2000元可以报交强险,这样不会造成第二年商业保险加费。

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不论多少,只能报商业保险,交强险只管对方不管自己。如果损失较小,个人建议就不要走保险了,出险就会影响续保费率。

给别人造成损失,金额大于2000的有商业保险。

举例说明,开车出门和别人追尾,造成对方车辆维修损失20000元,自己车损失8000元,没有人员伤亡的。这时只要报商业保险就可以了。发生车辆事故第一时间放置警示牌,对事故责任没有异议的,拍照存证,靠边挪车,尽量不要影响交通,然后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报险,后续事情交由保险公司处理。

总的来说,交强险和商业保险都可以用,根据情况选择就好了。开车上路要有好的心态,谨慎驾驶,切莫开斗气车。

商业险和交强险不在同一家保险公司是很常见的事,理赔的时候并不复杂。

在搞清楚怎么理赔之前,先要弄清楚交强险保什么。

简单来说,交强险保的就是交通事故中,把别人撞上了,或者造成别人财产损失了,这个损失就是由交强险来赔偿。

所以,交强险跟商业车险的第三者责任险,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只不过交强险是由国家强制购买,三责险是自愿购买,可以对交强险进行补充。

搞清楚了这点之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车险理赔了。

1.如果没有造成第三者损失,比如只有自己的车损坏了,或者只有自己车上的人受伤了。这种情况,交强险是不赔的,所以你可以直接联系商业车险公司进行赔偿。

2.如果有造成他人损失,比如撞伤了人,后者损坏了别人的财产。

这种情况,交强险和商业三责险都属于保险责任内。正常的理赔处理顺序是,先交强险后商业险,也就是说,商业车险公司是在交强险赔偿后,再对剩余费用进行赔偿。

因此,如果你造成的损失赔偿限额没有超过交强险的限额,那么就只需要联系交强险保险公司即可,如果超出了交强险限额,则需要联系商业车险公司进一步理赔。

如果只是由交强险进行了理赔,没有使用商业车险,那么次年商业车险保费通常是不会上浮的。

交强险赔偿限额

1.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2.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人民币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人民币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