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一个孩子怎么判

导读:
离婚了一个孩子怎么判
夫妻离婚后,孩子判给谁?
一般情况下,孩子由女方抚养的,可以根据女方的抚养能力和对孩子的教育等情况决定由男方还是女方抚养。对于非婚生子女,如果男方对子女抚养有明确意见的,一般可以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判决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直接抚养。如果一方不愿意将小孩交由女方抚养,或无其他经济条件支付抚养费等客观原因不能再将小孩交给男方的,可根据双方协议、有关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直接另行起诉。判决或调解离婚时一方要求增加抚养费标准或负担过重的,可增加另一方相应数额赔偿费用;如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不予增加:(1)有其他重大过错;(2)虐待、遗弃家庭成员;(3)子女在父方教育或抚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或在父方患有严重疾病、母方患有严重疾病需治疗等情形之一;(4)女方患有重大疾病而男方不同意增加抚养费且男方又无其他特殊原因。父母离婚后未明确未成年子女由谁扶养?如果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承担监护责任。那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抚养孩子时应尽到哪些义务呢?如果是自己带过来一个孩子,则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
1、尽到教育、保护子女的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教育、保护的义务。这是父母履行抚养、保护子女的义务的核心。在法律上,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因此,父母是未成年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在抚养与孩子相关事宜上负有法定责任,包括承担相应的经济保障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当然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也是子女法定监护人之一。因此,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时应承担一定数额的教育费用(包括日常教育费、医疗费等)和其他必要的开支(包括必要费用)。具体办法由双方协商决定,协商不成,则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例如:在本案中,如果原告父母离婚后没有对女儿进行抚养管理,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应承担起对女儿生活费和教育费的支出责任;如果原告父母双方均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承担抚养教育义务时,则可以由原告或其委托代理人行使自己对女儿的监护权并承担相应费用;如果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时,也可以由原告一方自行或者委托其他组织向法院起诉要求其承担监护权或者抚养费等权利。
2、保证子女健康成长。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因此,抚养孩子首先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还要积极履行其监护职责,对儿女做好抚养教育工作。例如:教育儿女要关心、爱护其健康、安全,不要让孩子遭受伤害;督促和指导儿女学习,使其有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还要及时为子女提供学习条件及生活上的帮助;督促儿女按时按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读物;对子女进行正确思想教育。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作用,对儿女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和引导。
3、保障子女基本生活条件和必要医疗服务。
基本生活条件是指孩子的衣食住行,也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都会尽力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给孩子成长及学习。虽然法律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应承担对孩子的义务,但是对于保障孩子基本生活条件的义务,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未尽到这方面责任,则会被视为没有尽到抚养义务。必要医疗服务是指未成年人因身体、心理等原因可能出现或造成轻微伤害时,需要进行治疗、康复或心理辅导等需要进行的必要医疗服务。祖父母、外祖父母对未成年人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和经验,应当给予必要指导和帮助。
4、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
对于自己带过来一个孩子,由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
首先要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对孩子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予以保障。在没有条件支付抚养费的情况下,如果父母离婚后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但在孩子不满18周岁时,需要支付抚养费。对于已经明确子女抚养问题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可以判决孩子随父或母生活即可。但若有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孩子不能实际脱离自己的监护关系时,则需按如下方式处理:一、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长大的子女不愿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时;二、不能实际脱离自己的监护关系;三、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改变这种事实。而如果爷爷奶奶与祖父母之间缺乏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实,法院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判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支付抚养费。
5、尊重和保障子女人格尊严,不能侵犯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时,应积极主动地协助未成年子女进行入学登记;
子女已经入学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应积极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如果子女没有正式的入学资格,祖父母、外祖父母可要求子女提供户籍证明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能有歧视行为:在教育、抚养子女过程中,有任何歧视和侮辱的行为,均应依法予以制止及赔偿。如果孩子被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回了身边的,不应该以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为借口而拒绝他们探望孩子或者与孩子发生联系。因为这种情况下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所以会影响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所以父母离婚了可以找专业人士帮忙处理吗?
6、对其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行为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有关证据。
虐待罪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和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虐待罪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患病的人或残疾人等负有监护、扶养义务而虐待的人,情节恶劣,使其健康受损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有虐待家庭成员行为,经教育不改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我国《婚姻法》也对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承担哪些责任作了具体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