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怎么算

导读:
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怎么算
合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合同诈骗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遭遇过这种事情,那么,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怎么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据了解,这起合同诈骗案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诈骗金额达人民币60万元。而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合同诈骗损失了钱财并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话,那么就可以被认定为具备合同诈骗罪所要求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合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6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
(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
(二)恶意订立、履行合同,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
1、以虚假的身份或者虚构的单位与他人签订合同;
所谓“虚假身份”,就是以虚假的身份与他人签订合同。例如,以虚构的单位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和谎称自己为该企业负责人(老板)等,均属于这种情况。当然,如果行为人与他人签订合同是出于对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有保障的目的,也不属于“虚假身份”;另外,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只是以个人名义参与或者与他人签有相关协议等行为并不是虚构自己的身份和单位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如果在签订合约时确实存在上述情况但又未造成重大损失,则不属于“诈骗”行为。所谓虚构单位是指行为人为取得被害人的信任或者为了骗取财物而以自己的名义所成立的公司、企业等组织。行为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所使用的单位是真实存在的而非虚构出来的;行为人以个人名义签订合同,其目的是为了骗取他人现金、物资、股权等财产;行为人虚构单位并未履行任何合约或者已经停业歇业、不再具备法人资格等事实;行为人以虚构身份和虚构公司为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而不是因为有了公司或者有了关系等原因实施这种行为。
2、骗取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并要求承担保证合同履行任务,如果行为人不能履行而采取更换、伪造合同内容或者使对方完全不知自己已经签订或履行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
3、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
4、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后,逃匿或者伪造、销毁合同、票据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资料,企图逃避法律责任。但在签订、履行协议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不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情形。
3、以签订合同后收取定金或预付款等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
以上就是关于合同诈骗的量刑标准的相关介绍,如果在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的话,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咨询律师,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在签订合同还是履行合同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协议内容、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合同诈骗行为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在履约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
第三种是诈骗金额巨大,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
4、恶意订立和履行合同。
恶意订立和履行合同,表现为行为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进行订立和履行。如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所处的位置、所处的行业背景、其本人实际情况与签订合同时所知悉的情况都有很大不同,或者签订合同时明知对方是有实力与其进行订立合同的,但是却在签订或者履行后又采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将该交易变为诈骗活动。如果行为人以合法手段取得他人财物后,用于个人挥霍、偿还债务或转移财产。这些行为均可认定为恶意订立和履行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