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伤残鉴定(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伤残鉴定)

导读:
一、腰椎骨折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
腰椎压缩性骨折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构成十级伤残。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金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定几级伤残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规定,脊椎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1/2以上者或脊柱不稳定性骨折评为八级;脊椎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小于1/2者评为九级。
劳动能力鉴定也称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种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致使劳动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做出的鉴别和评定。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只负责因工伤或因病而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I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
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三、因为交通事故L3L4压缩骨折,能评几级伤残
人体胸椎是人体的组织器官之一,位于人体胸腔后,共有12块,其存在形成了脊椎中间部份,在人体运动时具有承受重力、缓解冲力、支持脊神经及血管等作用。在车祸事故中,因为外界的撞击,胸椎会存在有发生骨折的情况。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下称《评定》),胸椎伤害构成伤残的有3种情况:
1、八级伤残标准:胸椎二椎体以上压缩性骨折。
2、九级伤残标准:胸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
3、十级伤残标准:胸椎一椎体1/3以上压缩性骨折。
故,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构成伤残十级或八级的可能。在具体鉴定时,应当留意如下一些情况:
1、伤残鉴定时间
法定的伤残鉴定时间为医疗终结后,也即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一般为出院后的1个月内。对于骨折伤害,医疗终结的时间通常为事故后的3至6个月内。但由于各个交通事故的伤情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的素质也不同,故伤残鉴定的时间不是都一致的。
依据《评定》,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2、伤残鉴定机构
虽然我国伤残鉴定的标准统一,但不排除鉴定人员对鉴定标准有一定幅度的理解。故对于同一种伤害,有的鉴定人员可认定为伤残,有的鉴定人可认定为非伤残;有的鉴定人可认定为高一级伤残,有的鉴定人可认定为低一级伤残。
受害人选择鉴定机构,应当选择有利于获得并提高伤残等级的鉴定机构。
伤残鉴定,有必要在专业交通事故律师的协助下开展具体事宜,欢迎致电律师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88--9691.
四、胸椎压缩性骨折能鉴定为几级伤残
一、胸椎压缩性骨折能鉴定为几级伤残?
伤残等级划分依据
A1Ⅰ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 意识消失;
c.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A2Ⅱ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b.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c. 不能工作;
d.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A3Ⅲ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c. 明显职业受限;
d. 社会交往困难。
A4Ⅳ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c. 职业种类受限;
d.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A5Ⅴ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
b. 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c.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d. 社会交往贫乏。
A6 Ⅵ级伤残划分依据
a.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b. 各种活动降低;
c. 不能胜任原工作;
d. 社会交往狭窄。
A7 Ⅶ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b.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c. 不能从事复杂工作;
d.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A8 Ⅷ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b. 远距离活动受限;
c. 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
d. 社会交往受约束。
A9 Ⅸ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A10 Ⅹ级伤残划分依据为
a. 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b.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c. 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二、赔偿标准
1、伤害事故赔偿项目
(1)医疗费(2)误工费(3)护理费(4)营养费(5)交通费(6)残疾辅助器具费(7)残疾赔偿金(8)被抚养人生活费(9)精神损害抚慰金
2、伤害事故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1)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
具体情况:60周岁—75周岁之间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实际年龄-60)];
伤残系数,伤情评定为一级伤残的,按全额赔偿,即100%;二至十级的,则以10%的比例依次递减。多等级伤残者的伤残系数计算,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附录B的方法计算。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五条中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人均纯收 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2)医疗费赔偿金额为医疗期间实际花费的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于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 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院辩论终 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 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计算公式为: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3)误工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有固定工资的: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收入水平(天\元)
无固定工资的又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的状况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水平(天\元);
第二种情况:不能够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工资收入状况的。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时间(天)×相通、相近行业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天\元)。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残致持 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伤残评定时机,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GB18667—2002)的有关规定 确定。目前公安部正在起草《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待其发布后,即可按其规定计算误工时间。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4)护理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误工费标准计算;
2)无固定收入的公式为:护理费赔偿金额=同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护理期限。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当事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5)营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根据《最高院解释》第24条规定:“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所以关于营养费赔偿的明确标准并 没有,一般认为,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亲友探视时所携带的营养品应认定为赠 予,在计算营养费赔偿金时不应计入。
(6)交通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交通费赔偿金额=往返费用×往返次数×往返人数
《最高院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7)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残疾辅助器具费赔偿金额=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器具数量
《最高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置机构的意见确定。”
(8)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的计算公式:
1)不满18周岁的人员被扶养人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18-实际年龄);
2)18周岁—60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年;
3)60周岁—75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20-(实际年龄-60)]年;
4)75周岁以上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生活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5年;
5)有其他扶养人时,赔偿义务人承担的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pide;扶养人数;
6)被扶养人有数人时,赔偿义务人承担的年赔偿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性支出)。
《最高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抚养人人生活费根据抚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 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抚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抚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 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9)精神损害抚慰金额的计算公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一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害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五、胸椎压缩性骨折工伤级别
很可能是八级伤残,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小于1/2者一般是九级;大于1/2者属于八级。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5.8八级5.8.1定级原则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5.8.2八级条款系列凡符合5.8.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八级。13)脊椎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1/2以上者或脊柱不稳定性骨折;5.9九级5.9.1定级原则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生活自理障碍。5.9.2九级条款系列凡符合5.9.1或下列条款之一者均为工伤九级。12)脊椎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小于1/2者;
六、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鉴定几级伤残
您这种情况属于8级伤残,胸椎或腰椎二椎体以上压缩性骨折为八级伤残。依据国家标准鉴定结果分为10个等级,伤残1-4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伤残5-6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伤残7-10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在临床上病人发生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的原因,多数都与受到外力有关系。如果病人发生胸12椎体一度压缩性骨折,病人及时采取正确治疗,而且没有下肢的神经损伤症状,一般可以评为十级伤残。如果病人出现胸12椎体二或三度压缩性骨折,同时出现下肢神经损伤症状,病人有下肢的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肌肉无力、出现病理反射等情况,在评残时,可以定为九级伤残。如果病人出现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而且在经过正确治疗后,病人下肢仍然有神经损伤症状,比如出现肌肉无力、拇趾背伸肌力减弱或者是出现二便异常等情况,在评残时,可以定为八级伤残。
在临床上胸椎12椎体出现压缩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多数是由于间接暴力而导致的。出现胸12椎体压缩骨折后,只要是在正规的医院,经过专业的骨科医生已经做出明确诊断,可以评为十级伤残。
如果胸12椎体压缩骨折后,同时合并有神经损伤,比如有下肢出现感觉减退,肌力减退,走路困难,严重者还会出现二便异常。在这种情况下,伤残级别可能还会更高,可以评为九级或者八级。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胸12椎压缩骨折,同时合并截瘫,双下肢肌力零级,肌张力也是零级,出现这种情况,级别会更高。
但是最后伤残程度的鉴定,还是应该以国家规定的标准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