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合同诈骗怎么办?
遭遇合同诈骗有哪些补救措施?
无论是合同的民事欺诈还是合同的刑事欺诈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和刑法关于合同欺诈应当承担的责任的规定,在问题发生时,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协商变更和解除合同。协商变更,包括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补充。协商解除,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在合同关系有效期限尚未届满前提前终止合同。协商变更和协商解除这种补救措施有其局限性,欺诈方往往予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当采取其他措施。
2、不予履行。不予履行适用于被欺诈方发现已签订的合同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对方有欺诈嫌疑,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无效合同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暂不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如不予发货,不予付款,以免造成财产无法返还。
3、中止履行。中止履行适用于被欺骗诈方已经开始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在这种场合,被欺诈方应当暂时停止履行。
图片
4、请求合同管理机关确认合同无效。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这中发现合同可能为欺诈性的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且双方在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的,可以提请合同管理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对合同进行审查,确认该欺诈性合同为无效合同。
5、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如果被欺诈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属于欺诈性的合同,对方有欺诈嫌疑的场合,且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欺诈性的合同无效。在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对方有欺诈嫌疑的,要及时起诉;在起诉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收集证据、写好起诉状等;在发现欺诈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6、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合同欺诈的案件有许多都是触犯刑律的,欺诈方应负刑事责任。在发现欺诈方隐匿财产不能履行或欺诈方潜逃之后,被欺诈方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收集有关合同欺诈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欺诈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骗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遭遇合同诈骗怎么办?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模式分析
刑法第224条规定五种合同诈骗方法,即虚构主体、虚假担保、没有履约能力、收受财物逃匿、其他诈骗方法。行为人实施了上述诈骗行为,是否就构成合同诈骗罪?不一定。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根本没有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思,通过虚构、隐瞒合同整体事实骗取对方财物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如果行为人实施了上述欺骗行为,但仍然履行了合同,通过履行合同获利,属于合同欺诈。
1、虚构合同主体、提供虚假担保的诈骗。此两种欺骗行为的本质是隐藏着行为人没有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思,以虚构合同主体、虚假担保骗取合同对方财物。若行为人仅仅虚构合同主体、提供虚假担保,但还是履行了合同或者具有较强履行意愿,属于合同欺诈。
2、没有履约能力的诈骗。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签订合同时没有实际履约能力,隐瞒了没有履约能力事实签订合同,之后仍没有履约能力也没有实际履行,以此骗取他人财物,构成合同诈骗罪。二是隐瞒了部分履行能力而签订合同,以部分履行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履行合同,骗取对方财物,属于钓鱼式合同诈骗。履约能力在实践中是动态变化的,需要具体分析,如签订合同时履约能力较强,后来经营过程中履约能力减弱,也有在签订合同时只有较小履约能力或者没有履约能力,后来履行能力增强。虽然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但是行为人有履约意思,相信签约后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履行合同,即使后来不能履行合同,也不能仅以在签约时谎称有履约能力而认定为合同诈骗。
3、收受财物逃匿的诈骗。行为人收受对方财物后逃匿的,那么欺骗行为表现在哪里呢?实际上法律以此推定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隐瞒了履约意愿。既然是推定,那么就允许相反证据予以推翻,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发生了不可抗力等客观情形造成不能履行,则不构成合同诈骗罪,那么收受财物后的单纯逃匿行为,可能构成侵占罪。
4、其他诈骗方法。这是兜底条款,其他方法应解释为与上述四种行为性质相似的方法,合同诈骗行为实质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中既没有履约能力也没有履约意思,欺骗对方签订和履行合同而实现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因此,需要穿透审查其他欺骗行为背后是否隐藏着没有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思。
二、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分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领域或空间,如浦口属于江北,鼓楼属于江南,是以长江地理条件划分。以侵害法益来划分,合同欺诈侵害了合同对方财产利益,也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而合同诈骗罪不但如此,更是破坏了市场秩序,需要用刑事手段予以干预和调整才能维护市场秩序。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将破坏市场秩序的合同欺诈入罪即合同诈骗罪。实际上,两者是包含关系,同一欺诈事实既是合同欺诈的事实,也是合同诈骗罪的要件事实。实务中,对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纠纷一般以“先刑后民”方式处理。两者区分如下:
一是客观欺骗内容不同。行为人根本没有履约能力、意愿和行为,只是利用合同整体骗取他人财物,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如果行为人仅对合同个别要素(如主体、担保、履约能力、数量、质量等)进行欺骗,但仍然履行了合同或者具有较强的履行意愿和努力,则属于合同欺诈。
二是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合同欺诈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属于道德层面谴责,不需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来谴责。而合同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对方财产权利,更重要是行为人隐瞒、虚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思欺骗合同对方,严重破坏了合同的制度基础,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是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而通过合同为手段骗取他人财物。而合同欺诈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只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而造成他人损失,应承担缔约过失或违约等民事责任。
三、防范合同诈骗法律风险的建议
先看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钢材供应商张某与某房地产企业经理李某签订了钢材供货合同,张某为李某提供钢材,李某支付货款50万元。实际上,签订合同时张某没有钢材,但对李某谎称货源充足,李某信以为真便签订了合同。合同到期后张某仍未找到货源,退还了50万元货款给李某,但给李某造成了20万元经济损失。李某要求张某赔偿损失,并以此为由向警方报案。后警方认为是民事纠纷不予以立案。
案例二:赵某对陈某谎称有大量铅锌矿产,经实地考察后,双方签订了购销合同,陈某支付了货款500万元。赵某收到货款后从别处购买260万元货物发送给陈某,之后未发过货物。陈某多次催促赵某按约发货,赵某一直借故推迟。后经双方多次协商,因赵某无资产履行还款义务,故陈某以合同诈骗报案,后警方刑事立案。
笔者分析如下:
案例一中的张某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而欺骗对方有履约能力,但是签订合同后努力寻找货源,具有履约意思和行为,不能履行可能是货物紧缺等原因。张某寻找货源无果后退还货款,没有逃匿等拒不退还货款行为,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张某违约造成,应承担民事责任。张某的欺骗行为虽然给对方造成损失,但客观上没有获利,也就排除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案例二中的赵某签订合同时也没有履约能力而欺骗对方有履约能力,部分履行后既不继续履行也无资产退还货款。司法机关由此认定赵某在签订合同时以及之后都没有履约能力,也没有履约意思,具有通过签订、履行合同骗取对方财物的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也因此获得240万元,赵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上述两案例非常相似,但结果完全不一样。为此,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合同当事人需防范合同诈骗的刑事法律风险,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签订、履行合同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人的外在行为是其内心活动的反映。行为人没有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思,往往通过虚构主体、虚假担保、隐瞒履约能力、收受财物逃匿等客观行为表现出来,其真实目的是骗取合同对方财物。行为人这种游走在犯罪边缘的铤而走险行为,往往不能实现发财梦想,反而坠入犯罪深渊。建议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诚实守信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行远致稳。
2、签订合同后有积极履行合同行为
现实中,为了业务需要,签订合同时没有履约能力或履约能力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签订合同后行为人需要增强履约能力,积极履行合同,即使后来不能履行合同,也可以认定其有履约意思,排除合同诈骗罪的可能,充其量承担民事责任。
3、没有履行合同后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没有履约的原因很多,例如在履约中因为经营不利,或是其他不可预见因素减弱、丧失履约能力。行为人没有履约应及时采取止损措施减小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而且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弥补对方造成的损失。在此情况下即便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欺诈行为,仅承担民事责任,防范了合同诈骗刑事风险。
4、收受对方财物不可有逃匿行为
实务中,行为人有收受对方财物后逃匿的,司法人员推定行为人根本没有履约意思,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认定为合同诈骗罪。除非有相反证据予以推翻。因此,合同当事人收受合同项下财物不可有逃匿行为,否则会有合同诈骗罪的刑事风险。
5、了解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合同当事人要恪守合同约定,不可有以合同骗取对方财物之心,也要谨防自己被骗。做两点不容易,但仍有章可循,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了解对方履约能力、信用等情况,更需要了解合同欺诈、合同诈骗的法律知识,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更多 #合同纠纷 相关法律知识
-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三无车辆以 ...
中国法律规定,三辆无车辆、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应当及时报警, ...
2022.08.24 08:32:19
-
驾照到期了要重新考吗
驾照到期了不需要重新考,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于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满前九十日 ...
2022.08.20 03:17:52
-
已经网签的房子可以退吗
网上签字的房子可以退回。买卖双方应平等协商,填写注销申请表,并将各自的 ...
2022.08.20 12:10:05
-
答
查询个人刑事案件,首先应该准备好身份证姓名,然后可以登录公安机关网站进 ...
-
答
不可以。离婚夫妻的共同财产,男方家暴可以不分割,但是不能损害女方的权益 ...
-
答
网络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行为,涉及到财务安全和人身安全,伤害了无辜的民众。 ...
-
答
一、离婚纠纷调解不成功,可以向当地的司法部门提出离婚诉讼。双方可以自行 ...
-
答
离婚律师收费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按时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