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会开除公职么

导读:
众所周知,酒驾不属于犯罪行为,只是一个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公务员酒驾后一般是给予“政务处分”。
公务员醉驾一定会被开除公职吗?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酒驾不属于犯罪行为,只是一个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公务员酒驾后一般是给予“政务处分”。
但是,醉驾不仅是一个违法行为,还是一个犯罪行为,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这是否代表公务员醉驾就一定会被开除公职呢?
首先,介绍一下公务员醉驾被判刑的影响。
根据《刑法》第133条,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14条,公职人员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予以开除。
如果是党员,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32条,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综上所述,如果公务员醉驾被法院判处1-6个月的拘役,就会“喜提”双开大礼包,行政编制、工作全都没有了,一辈子的努力彻底清零,所有待遇化为泡影,还会影响子女的未来!
但是,并非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会被判刑!
我国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针对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规定可以不予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其法律依据如下:
1、《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2、《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具体到醉驾这一行为,最高法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指出:“对于醉驾,应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综上所述,醉驾也有可能不被判刑!
如果犯罪情节轻微,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又或者,检察院起诉之后,法院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酒驾属于开除公职吗
开除公职一般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来决定的,酒驾只有行政处罚,不需要开除公职驾可能被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一般不开除公职判刑的,也要分情况根据身份来决定是否开除公职,如醉驾一般被判处拘役,非行政机关任命的和不具有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被判处拘役的不管是不是缓刑,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以上处分,可以不开除,但行政机关任命的和具有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参公管理事业人员被判处拘役缓刑的,必须开除公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醉酒拘役会开除公职吗?
醉酒驾驶不一定要坐牢。法律规定,行为人醉酒驾驶机动车,不构成犯罪的,对其处以相应的治安管理处罚即可;构成犯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醉酒驾驶的行为人不一定要坐牢。
酒后驾驶机动车,若属于醉驾的,撞人轻伤逃逸的,涉嫌危险驾驶罪,可以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若没有达到醉驾的,造成轻伤的,不涉嫌犯罪,不需要坐牢。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醉驾拘役的情况下会被开除,司机存在醉酒驾驶行为,有可能坐牢,有可能不坐牢,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醉驾没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是普通的行政处罚是不需要坐牢的,但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就需要坐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