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加班费很难赢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3.05.232387人收看
导读:
劳动仲裁加班费很难赢:我国的劳动者属于常年加班状态。那么为何在数量繁多的劳动仲裁案件中,加班费被支持的概率是较低的呢。甚至客观上员工向企业主张加班费的比例都不高。

劳动仲裁加班费很难赢

我国的劳动者属于常年加班状态。那么为何在数量繁多的劳动仲裁案件中,加班费被支持的概率是较低的呢。甚至客观上员工向企业主张加班费的比例都不高。

首先,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在证据材料方面一般会需要提供考勤表、加班记录、加班申请单、加班通知,加班内容邮件、录音等来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并证明具体的加班时长。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若存在加班事实,应注意留存相关的证据,避免发生纠纷后,因举证不能而导致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如果法律意识较强,上述证据都较为齐备,仲裁委支持加班费的主张相对概率较大。

影响加班费的金额计算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加班时长;其次是需要区分是工作日加班还是周末加班及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的计算标准均有所不同,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加班费的具体标准是: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作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最后是加班费的计算基数,关于”加班费计算基数“的法律规定,应该按照员工日平均工资来计算,凡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将近、津贴、补贴等都属于实际工资。

真正有效的证据

1、加班前由公司发出的加班通知

既然是要”用人单位安排“的加班,那么公司在加班前发出的加班通知,就是最有力的证据。这个通知+加班期间的考勤打卡记录,就能完美的证明公司安排了加班的事实,公司需要因此支付对应的加班费。劳动仲裁时只要你能提供这样的证据,仲裁委肯定会接纳相应的加班费的诉求。

2、根据公司规章制度执行的加班申请和审批结果

大多数正规的公司都会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其中会有加班的流程制度,约定员工加班时需要执行怎样的审批流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了加班申请,并且得到相关负责领导审批同意后,所进行的加班,同样属于”用人单位安排“的加班,加班申请和审批的过程和结果文件就会是最有效的证据。

这个申请和审批正常应该是在加班前做的,但如果是临时安排的紧急加班,也可以事后补回。总之一句话,要拿到按照公司规定有效的相关管理人员的签字确认的凭证。

除了以上这两种之外,也可能存在其他特殊的有效证据,不一而论。例如有些公司会在每月的员工考勤表上显示出休息日的加班信息,明确标明是”加班“,这样的考勤表也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但是,上面需要有公司的盖章确认,否则有可能出现公司不承认该证据的情况。

能够拿出以上这些证据,才能真正有效的证明自己被公司安排加班的事实,从而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关于加班费的10个争议问题,劳动仲裁胜诉的关键

加班工资仲裁时效是多久?

仲裁时效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别仲裁时效,一般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是1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劳动争议的,适用特别仲裁时效,拖欠劳动报酬仲裁时效不受一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也就是说不管是几年前的加班工资,只要员工在离职后一年内提出都可以要到。

员工可以拒绝企业安排的加班吗?

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安排员工加班应当经过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实践中,员工已经同意并履行了加班,之后就不能再拒绝加班了,比如说公司实行单休,在某个周末员工拒绝来加班,公司可以认定为旷工。

即使公司安排加班未支付加班费,员工只能要求支付加班费,而不能以公司未支付加班费为由拒绝加班。

合同约定”工资包干“还能要求支付加班费吗?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并与劳动者进行相应约定,但不得违反法律关于最低工资保障、加班费支付标准的规定。

比如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4000元/月,其中包含加班费,但是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节假日无休,这样算来即使员工的基本工资是当地最低标准,工资总和也超过了4000元,企业还是属于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企业安排的工作量很大,能要求加班工资吗?

企业没有安排员工加班,而是给员工安排大量工作,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完成,必须要加班加点,能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吗?

《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所以劳动者认为单位安排的任务过重导致加班需要支付加班费的,需要证明单位安排的工作量超过劳动定额标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