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违法吗?

导读:
反催收、催收、助贷和借款人特定行为构成违法,严重的会坐牢
一、反催收使用电话卡无法完成实名核验
反催收作业流程里面,有一步是让逾期借款人购买电话卡,然后将电话卡在内的资料寄送给反催收组织。
反催收使用借款人的电话卡进行呼出,技术上可能被技术实力较强的金融公司识别或者被运营商识别,并报警处理,但是即便是运营商的法律义务但是运营商做这块没有利润动机可能不强,只能由金融公司想办法跟运营商合作有偿让运营商配合。一般而言,借款人不可能只办理一张电话卡,如果办卡后寄送地址与办卡时所处位置不一样,以及一个人两张卡同时在用而实际位置不一样,都可以被运营商轻松监控到,这个难度比金融公司来做要低很多。运营商可能也会想明白这个道理和市场需求,进而把这个法律义务变成创收的新的市场业务,从金融公司口里夺走一份肉。
反催收的这种使用他人电话卡,叠加收取了借款人费用后无法达到承诺给借款人的减免、延缓还款或者停催等等效果,也可能被借款人视为诈骗行为报警处理。
反催收组织利用借款人电话卡批量作业,在反诈法第十一条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电信业务经营者对监测识别的涉诈异常电话卡用户应当重新进行实名核验,根据风险等级采取有区别的、相应的核验措施。对未按规定核验或者核验未通过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限制、暂停有关电话卡功能”。
二、对催收的特定欺诈行为判定为违法
大多数时候,人们接到催收电话或者短信,无法根据号码识别出相应的催收公司和个人,这源于催收的身份隐匿欺诈。
催收作业时,普遍情况是会隐匿其身份、所在地和所属公司,除了呼出接通后谎报或者不报自身信息只告知借款人逾期事实和后果外,催收在技术上长期普遍使用违法软件对呼叫号码、归属地进行修改,比如长沙的催收公司呼出的号码和所属地被识别为在江苏。
在2019年的文章《电销、催收小心!头部话机系统刚被封停》中,第一消费金融就曾揭秘过一种催收话机,该话机就可以切换IP和里面的话机号,只要给运营商交钱,催收公司可以开全国任何地方的,让借款人接受的号码显示来源在全国不停切换如四川乐山、广东广州和云南保山等等。
很显然,催收在作业时隐匿真实的话机信息,对借款人进行欺诈,以防被借款人知道自身呼叫方面真实信息的根源,还是在运营商。
反诈法第十三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规范真实主叫号码传送和电信线路出租,对改号电话进行封堵拦截和溯源核查。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严格规范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主叫号码传送,真实、准确向用户提示来电号码所属国家或者地区,对网内和网间虚假主叫、不规范主叫进行识别、拦截。”
反诈法第十四条禁止任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下列设备、软件,“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设备、软件;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批量接收提供短信验证、语音验证的平台”,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识别、阻断前款规定的非法设备、软件接入网络,并向公安机关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